随着劳动力、汇率等综合成本的上升,中国机电产品的传统竞争优势渐渐弱化,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海外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产业分工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走到了十字路口。 长期占据出口商品“老大哥”位置的机电商品目前增速开始下降。据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同比下降3.6%,且这已经成为上半年外贸的一大特点。这是否意味着机电产品的竞争优势开始失去了?机电行业应当如何发力,才能稳坐出口的“头把交椅”? 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传统竞争优势弱化以及国际产业的调整,中国机电行业的确面临较大的压力,将进入“转弯期”。机电行业须加快调整竞争策略,及时顺应趋势转型升级,寻求新的盈利点和竞争优势。 形势在改变 “传统的优势正在弱化,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将很难再保持原来的高速增长。”机电商会副会长王贵清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机电产品出口下降,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略有增长,上半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3.67万亿元,下降3.6%。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最近一次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6月份外贸的一大特点是我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小幅回落,同比增速分别为5.1%和3.3%,均比5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 30多年来,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强劲,尤其是1985年国务院作出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的战略决策之后,中国靠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推动机电产业发展。1995年机电产品首次取代纺织品和服装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并且连续多年占据所有进出口商品的大半江山,2010年出口额首次跃居全球第一,打造了机电商品的荣耀时代。“形势在发生改变,中国机电商品出口开始发生转折。”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劳动力、汇率等综合成本的上升,传统竞争优势渐渐弱化,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海外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科技创新正引导着需求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国际产业分工也在暗潮涌动地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已走到十字路口。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机电产品的荣耀时代将一去不复返?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该何去何从? 策略须转变 “虽然机电产品出口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增速,但实力仍在,潜力仍大。”王贵清在分析今后形势时表示,机电产品出口需要进入一个“换挡期”,中国机电行业应当抓紧调整竞争策略。 王贵清表示,虽然机电产品的出口数据在下降,但中国机电产品经过过去三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培育出至少三大今非昔比的优势:一是中国机电产业的规模今非昔比,二是机电产业链条今非昔比,三是已经打造出中兴、华为、南车、北车以及成套设备、发电设备、家电、船舶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企业竞争力今非昔比。 郑跃声援引最新数据表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正在下降,但仍占外贸出口总值的56.4%,规模仍在。 白明表示,随着机电产业做大,虽然培育出很多优势产品,但如不及时进行调整升级,规模效益将会发生递减。“就像一个人,年轻时发烧感冒能承受,到六七十岁,稍微感冒就难以承受。” “机电产业须加速升级,转变策略,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白明表示,性价比高是中国机电产品过去一大竞争优势,但随着综合成本上升、传统优势弱化,以及欧美产业回流和产业向东南亚等后发市场转移,我国机电产品须转变策略,靠研发、靠产品的档次、靠品牌、靠新销售模式、靠完善的售后服务等创造新的盈利点,提升附加值,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白明表示,机电行业如果转型进展顺利,那么目前面临的就是阶段性压力,在过去三十多年实现第一波高速增长之后,未来机电产品可以实现第二波、第三波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