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捍卫全球化 中国不当救世主
  • 发布时间:2017-5-23 16:40:31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 “全球层面,各个主要国家以及全球贸易、金融以及投资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和动荡性。”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院院长肖逸夫这样形容目前的经济形势。他认为,纵观世界各经济体,能够有空间和能力推动国际组织建立以及推动全球治理发展的就是中国、加拿大、德国等几个国家,而其他国家则面临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危机。战略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没有能力和空间来为推动国际组织建立以及全球治理的创新作出努力。在全球自由秩序受到挑战和威胁的时候,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好给全球治理带来一个新的愿景和新的展望。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务实性,它提倡在尊重个体的合理性和个性的基础之上,实现规则、战略的对接。中国高层以及学者在描述它的时候,将关键词锁定“对接”,它不是某种替代关系,更不是整齐划一的某种规则体系,它是多元化、多样性的一种集合。在这样开放的平台上,各国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各自的利益。因此,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一带一路”出现适逢其时,反映了各国的客观需求,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在目前新的历史机遇条件下,未来的发展,世界各国还在继续期待,但是中国是不是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这样讲道,“我觉得总体来看,准备还是非常不充分、不足的。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历史给了中国这样的机遇,但这也只是开始,未来还任重道远。”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是欠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工业基础、产业基础都比较薄弱,要启动这些市场,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希望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带动其他各国的积极性。但是最终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因为在这样大的范围内,让各个国家达成一个共识是比较困难的,更何况在过去的几年里,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各种威胁和疑虑始终存在。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让世界各国认识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为全球谋福祉的事,然而这个倡议的实现光靠中国、亚投行的努力是不够的,这需要资金的支持、金融的创新以及各国的加入。

    必须要指出的是,中国自身也存在着明显的瓶颈和短板。一是熟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市场、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的国际化的人才严重匮乏。这是历史造成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内就能解决的。二是中国整个的金融体系还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的需要。三是未来二三十年内,中国将面临老龄化的挑战,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减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个问题。中国现在只能以创新来作经济发展动力,但是创新能力怎么变强,依然是很大的问题。

    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例,世界各国对中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中国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开发。目前人民币在SDR当中占了10.92%的比重,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重却只有1%多一点。中国的经济规模、GDP规模占全球GDP的15%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4%左右,人民币的经济实力却与之很不相称。虽然国际化进程在加快,但是离达到强国的距离还非常遥远。

    “中国并不是救世主,想当救世主也当不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庞中英认为,中国虽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但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努力捍卫全球化,现在说中国引领全球化为时尚早。在“一带一路”建设势头良好的情况下,中国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时刻心存警钟,不能盲目自大,此所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