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升级至2.0版 中企当脱胎换骨
  • 发布时间:2017-5-16 9:57:05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 世界的重心将再一次回到它千年之前的位置。”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畅销书《丝绸之路》中这样写道。在写这句话的时候,彼得·弗兰科潘也许并不知道,他的观点与中国智囊们提出的“‘一带一路’是新型全球化的有力抓手”恰似遥相呼应。

    2011年,对中国崛起始终高度警惕的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曾表示,是时候把目光放在新丝绸之路上了。这些国际人物对丝路的关注,并不是巧合,而是中国的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多角度例证。在经过3年多的努力以后,随着“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召开,“一带一路”建设正从以搭建框架为主的1.0版阶段,一步步迈进以优化升级为主的2.0版阶段。意料之中的是,专家学者们将“全球共识”列为“一带一路”2.0版的基本属性,其余三个属性分别是:开放性、复合性和包容性。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范磊撰文指出,“一带一路”2.0版将给世界带来治理模式、制度观念和供给内容三方面的创新。

    毋庸置疑,升级为2.0版的“一带一路”将给世界发展带来机遇,也将为“一带一路”重要的实施者中国企业释放新一轮红利。2016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2017年一季度,我国与沿线43个国家又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合计29.5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4.4%。然而,在看见红利的同时,中国企业想要走得更快更好,切莫忘记主动地总结和反思。

    古丝绸之路上,几千年中往来的商人们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回顾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程,同样经历了几个升级转型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只能生产简单的工业品、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对外承包工程、2001年国家十五纲要提出“走出去”战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产品开始逐步走遍全球。还记得刚刚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时,中国企业还是一个个“小白”,从简单的来料加工慢慢做起,开始学习外国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模式、人才制度……由此,中国逐步建立、完善了自己的工业体系,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努力攀升。如今,中国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标准随着中企出海也闯出了一番天地,高铁、核电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片”,中国正从国际市场的跟随者、逐步变成了参与者,而且正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领跑者。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升级,中国企业为了拥抱新型全球化,正面临着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过程。如何转型?重点在哪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不仅应该是经济事件,更应该是文化事件。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企业虽然有了些世界一流产品,但在不少关键领域,我们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距离国际顶尖技术还相当遥远。我们目前可能不缺产品、不缺技术,但大部分品牌建设工作不到位。文化软实力不强乃是中国企业的最大“软肋”,中国企业仍未跨过创新能力不足的坎儿。企业界流行着一句名言:“五年的企业靠产品,十年的企业靠技术,百年的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对产品品质的敬畏、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对合作方文化的尊重、对自身定位的准确……文化是最无形的,也是最有力道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战士在炮火中获得战斗和生存技能,企业则须在市场中摔打才可立足。铺开地图就得知,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政治、制度、市场、经济、文化和经营风险各不相同,但当地的竞争较弱,正是企业增强“内功”、靠文化推动转型升级最好的练习场。中国企业正在“一带一路”上凤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