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贸易逆差难言是常态
  • 发布时间:2017-3-21 12:25:15 来源:国际商报网
  • 海关总署公布的2月份进出口数据出现了2014年2月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以美元计,2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减少1.3%,进口同比增长38.1%,贸易逆差为91.5亿美元。

    2月进出口数据的主要特点是:进口远超预期,出口不及预期,出现罕见的贸易逆差。其中,春节因素是造成贸易逆差最为关键的因素,进口的价格因素高于数量因素,但数量的回升也不容忽视。

    出口表现不及预期,可能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春节因素影响。从工作日看,今年2月份比去年同期多1天,但是春节因素影响企业的生产节奏,节前赶工出口、节后恢复生产备货。其二,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各种成本上升,边际削弱出口产品竞争力。农民工工资上涨多发生在春节后,去年三四线城市地产销量火爆,可能使节后中西部民工向东部的流动规模减小,劳动力供给不足进一步推动成本上升。其三,中国贸易环境、贸易结构发生变化。与中国出口下滑形成反差的是,2月份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出口增速均明显上升。

    综合前两个月的外贸数据来看,出口增长4.0%。主因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需求改善、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和由此带来的部分新兴市场基本面好转,出口量价层面均有改善。2016年下半年以来,美欧日PMI持续回升。衡量全球贸易走势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从去年2月的低值290回升至去年11月的峰值1257,并于今年2月14日降至685,3月7日回升至1077。2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0.2,较前月上升1.2,连续四个月环比上升。不过,由于中美贸易战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外贸的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

    2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为38.1%,人民币值同比增速为44.7%,好于前值22.5%,大超预期,与PMI进口项的上升一致。虽然仍有价格和低基数因素支撑,但在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平稳、出口偏弱的情况下,如此高的进口增速凸显了内需的强劲。1、2月进口累计同比增长26.4%,1月可参考的宏观经济指标较少,1、2月进口数据可以作为经济基本面改善的佐证。

    贸易伙伴方面,除对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盟出口增速上升外,内地对其他主要贸易国家(地区)出口增速均现下滑。2月份,内地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增速由正转负,分别为-4.2%、-5.8%和-7.8%,分别较前值下降10.6、8.8和17.1个百分点;对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的出口增速分别为-4.2%、-16.4%和-6.0%,分别较前值下降9.7、22.4和31.9个百分点;对加拿大、巴西、南非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2.3%、7.5%和-7.4%,分别较前值下降24.9、34.6和27.2个百分点;对韩国的出口增速变化不大,2月份录得11.2%,较前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对香港、台湾、东盟的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分别为11.3%、18.0%和1.9%,分别较前月上升25.6、20.5和2.7个百分点。

    我国的贸易账户自2014年3月以来首次转为逆差。2月份,人民币汇率企稳,外汇储备余额达30051.2亿美元,重返3万亿美元关口,终结此前连续7个月的下跌态势,贸易账户转为逆差表明外储增加的来源并非是贸易,而是由其他因素引发的结汇。

    由于进口价格指数与PPI高度相关,所以伴随着PPI的大幅回升,2017年进口增速也会大幅回暖。但是,由于我国的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出口价格指数与PPI相关性较小,所以出口价格指数回暖的程度较小,2017年的进口改善将好于出口。同时,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产业资本有转移之势,因此,2017年中国出口会由于全球经济的回暖出现好转,但是难续2000年~2007年外贸辉煌时代的光景。由于进口回升幅度大于出口,预计2017年中国贸易顺差也将进一步回落。

    由于全球贸易回暖,今年外贸产业链看好以下三类机会:一是外贸的回暖导致海运、航运等领域的回暖,BDI的回升将会持续;二是因全球资本开支周期回暖,中游制造业会因为资本品和耐用品需求的回暖而受益;三是中国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如纺织服装类)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