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央行释放货币政策灵活调整信号
  • 发布时间:2014-9-24 16:47:35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   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出现5年来最大萎缩(同比萎缩7.1%)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隔5个月来首次与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举行会谈,黑田东彦明确表示,日本央行将继续稳步推进量化及质化宽松政策,争取在明年4月实现2%的通胀目标。“若通胀目标受到威胁,日本央行将果断采取进一步宽松政策。”黑田东彦用了“果断”、“进一步”这样的字眼,明确了捍卫日本经济的信心。

      与黑田东彦一样痛下决心的还有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继法国经济增速徘徊于零、意大利经济再现衰退后,一直有欧元区“引擎”之称的德国经济也出现了自2012年以来的首次季度环比萎缩。重压之下,德拉吉决定“动真格的”,于本月初宣布将欧元区基准利率、隔夜贷款利率、隔夜存款利率齐齐下调10个基点。

      刚刚结束的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可谓“小心驶得万年船”,向市场传递的货币政策信号并未超出预期。尽管当前美国经济仍处于持续复苏的轨道上,但就业的改善和通胀的回升却仍存波澜,所以,主张量化宽松刺激经济的“鸽派”仍占了上风。虽然退出量化宽松的减债行动继续进行,但加息尚遥遥无期。

      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和欧洲近期的货币政策走向,让布鲁金斯学会财政与货币政策主管DavidWessel(大卫·韦塞尔)很担忧。他表示:“紧随日本央行与欧洲央行激进的宽松政策,各国争相贬值本国货币以刺激出口,全球‘货币战争即将爆发’。”

      在全球新一轮宽松化浪潮的冲击下,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中国似乎也绷不住了。临近季末、月末、国庆假期这一特殊时点,中国央行定向放松的动作愈发频繁。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依靠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正走向尾声,经济增长新常态下的中国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可能正在发生改变。

      9月16日晚间,一则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向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定向投放期限为3个月的5000亿元常备借贷便利SLF的消息引爆整个金融市场。几天来,无论是央行回应的“有消息会及时通知”,还是几大商业银行新闻官所称的“不清楚此事”,其说辞并不明确。与之相关,包括新华社“期待降息是对改革的不信任”与人民网“降息不是改革对立面,定向降息可能性仍在”的两种观点亦让市场不知所云。

      “官方未正面回应市场传闻,就是因为决策层不希望向市场传递强刺激信号。”中国工商银行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向《中国贸易报》记者解释,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的常备借贷便利SLF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如果传言属实,央行向五大行投放5000亿元SLF,性质类同于基础货币的投放,近似降准0.5%,将会引导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

      实际上,面对8月经济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实体融资意愿下降、货币供给内生收缩的情况,央行早已无法坐视不理。9月18日,就在市场盛传5000亿元SLF首批已经实施,农行交行喝到头啖汤的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00亿元14天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从3.7%下调至3.5%。上述工行人士表示,此举目的应该是希望通过利率传导机制,释放融资成本降低的信号,如果真的辅以SLF的工具,则会传递“量稳价跌”的信号,刺激市场的融资需求。

      不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绝非易事。在货币政策与改革的博弈中,央行有时也会难以取舍。

      “从一系列最新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不断增大,未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下调。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弱的发展趋势不仅将激化更多的经济矛盾,而且将进一步分化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监管层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在意料之中,未来降息的可能性也已存在。目前,降息的阻力来自美元的升值等多种压力,一旦条件改变,降息就会提上工作日程。但我们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发展经济和投资动力不足,产能难以短期内消化,企业效益不好,仅靠放松货币投放量肯定解决不了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必须加快改革,抓紧通过各项改革创新来挖掘新的发展动力源泉,除此没有更好的路径。”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黎友焕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则分析指出,全面降准降息等大招恐伤改革预期,新常态下,降低正回购利率、SLF定向宽松等“小招”未来将频繁使用。他在研究报告中称,尽管央行并未经官方证实,但无风不起浪,从目前的客观环境看,SLF的确存在操作合理性。不管SLF是否属实,但对当前的政策和流动性走势起码可以做出以下三个判断:一是中央不会出台刺激措施,但会维稳;二是全面降准、降息年内不会出现;三是资金利率不会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