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引资质量水平 高水平开放再上新台阶
  • 发布时间:2023-2-7 15:42:38 来源:国际商报网
  • 面对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以及保护主义升温等不利因素影响,2022年中国吸收外资依然实现了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新的一年,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地将有哪些新作为?记者梳理发现,多地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着力从多方面开展工作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成为关键词。


    先行先试,

    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各地2023年的重点工作安排之一。翻开多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试点、国家级经开区等开放平台先行先试,成为当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

    数据显示,相关开放高地示范带动作用明显,21家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2225.2亿元,占全国的18.1%;230家国家级经开区吸收外资2596.4亿元,占比为21.1%。

    作为自贸试验区的先行者,上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力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聚焦“两特四区一中心一样板一保障”,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配合制定浦东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率先建立行业综合许可和综合监管制度。同时,推动实施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行动方案,实行更大程度开放压力测试,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加快建设滨海城市的23条市级专项支持政策,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向动力之源、国际氢能谷等特色产业园集聚。

    2023年是推进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海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实自贸港政策转化,继续扩大“两个15%”所得税政策享惠面,推动三张“零关税”清单、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应享尽享,让自贸港政策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质器和加速器。海南还提出,促进自贸港“大开放、大改革”,具体任务包括加快封关运作软硬件建设、充分实施压力测试、深化制度集成创新、融入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北京提出,高标准建设“两区”“三平台”。积极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先行先试,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再升级,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行动,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启动重点园区(组团)发展建设三年行动,加快中德、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推动综保区申请创设和创新发展。

    辽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辽宁自贸试验区能级,建立联动创新区,形成更多辽宁特色制度创新成果。推进开发区、保税区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


    多措并举,

    锚定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各种不利因素仍在发酵,中国吸收外资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记者梳理发现,多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从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开展工作,着力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

    上海提出,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落实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

    辽宁提出,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深化东北三省一区合作,打造苏辽、京沈、沪连对口合作升级版。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左右。

    浙江提出,强化外资招引服务,以超常规力度和措施抓好重大外资项目招引工作,力争实际使用外资突破200亿美元、制造业使用外资占比在27%以上。

    广东提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统筹推进内外资一体化全产业链招商,落实“制造业投资10条”“稳外资12条”和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经贸合作招商会、海洋经济博览会、海丝博览会、中博会,重点招引根植性强、竞争力强的科技类制造类企业。既要重视引进新项目,也要鼓励和支持现有项目增资扩产。

    四川提出,更大力度招引外资。有针对性地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稳定优质存量外资,鼓励增加在川投资。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突出抓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引资,推动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的中小外资项目。办好西博会、科博会、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举办更有实效的投资促进活动。

    海南提出,更大力度“走出去”“请进来”,实施国际大招商行动,引进落地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

    安徽提出,创新利用外资模式,发挥境内外商协会、国际化产业基金等作用,用好长三角外资企业资源,加大与境外世界500强、行业龙头、隐形冠军等企业对接力度,提高外资招引精度和效率。以制造业利用外资为重点,围绕强链延链补链,全面梳理十大新兴产业外资招引重点领域和目标企业清单,精准引进一批外资项目。支持在皖外资企业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