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指数均升至扩张区间,经济修复势头超出预期,市场恢复发展展现韧劲与信心。 1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综合PMI产出指数。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4.4%和52.9%,分别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与10.3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时表示,1月份采购经理指数重返扩张区间,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与2022年12月份相比发生明显积极变化。但同时也要看到,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巩固。 制造业PMI指数终结三连跌 数据显示,1月份,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制造业PMI升至50.1%,重返扩张区间,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8个高于上月,制造业景气水平较快回升。 “PMI重返扩张区域,一方面由于疫情对经济影响减弱,国内需求回暖;另一方面受益于一揽子纾困、稳增长政策和接续措施支持,制造业生产环境和企业经营预期明显改善。”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50.9%,分别高于上月5.2个和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7.7%,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7.6%,比上月上升7.5个百分点。 周茂华表示,从制造业PMI生产、从业人员、供货配送等指标看,疫情对制造业生产、流通等环节影响明显减弱。同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与接续措施落地见效,国内需求复苏,明显改善企业预期,企业增加库存、扩张投资产能意愿整体在增强。 记者注意到,1月各规模企业PMI均有回升。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3%、48.6%和47.2%,分别高于上月4个、2.2个和2.5个百分点,各规模企业景气水平均有所回升。“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小型企业中反映劳动力供应不足的比重均低于11%,比上月明显下降,员工短缺制约生产的情况有所缓解。”赵庆河称。 此外,企业信心也在明显增强。1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高于上月3.7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1月新出口订单仍处于收缩区域,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继续走高,反映部分制造业企业面临海外需求趋缓和投入成本方面的压力。对此,周茂华表示,一方面相关企业需要着力提质增效,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仍需要加大保供稳价政策支持,继续推出对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保供稳价的具体措施。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触底回升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触底回升。 其中,服务业景气水平由降转升。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0%,结束连续6个月回落走势,升至扩张区间;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4%,高于上月2.0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体保持较快扩张。周茂华分析,非制造业PMI反弹,主要是服务业PMI反弹带动,国内优化防疫措施,疫情高峰期过去,对人们的出行限制减少,此前受压抑的服务需求释放,带动服务复苏。同时,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基建投资带动建筑业维持高景气度。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说,服务业PMI上行幅度符合疫情波动的一般规律。其中,前期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零售、住宿、餐饮等接触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上月24个百分点以上,全部重返扩张区间。从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3%,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升至近期高点,表明疫情高峰过后,企业对未来经营的信心正在明显增强。而建筑业PMI比上月回升,主要与疫情缓解后员工到岗率上升有关。 整体上看,“制造业方面,国内持续优化防疫措施,经济活动恢复正常,需求逐步复苏,加之政策支持缓解制造业经营成本压力,有望带动制造业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服务业方面,结合海外主要经济体发展情况来看,由于疫情对经济干扰趋势减弱,服务业活动恢复趋势明显,加之国内就业和收入改善、居民高储蓄、物价温和可控等诸多有利因素的作用,国内零售、服务消费将加快回归正常轨道。”周茂华说。 王青预计,1月,特别是春节期间疫情影响大幅减弱后,宏观经济回暖势头明显。接下来两个月制造业PMI有望进一步回升,服务业PMI有望保持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