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贸抗疫有韧劲
  • 发布时间:2020-3-10 15:43:33 来源:国际商报网
  • 从今年开始,中国1月份和2月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合并发布。海关总署3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4.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9.6%。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外贸数据呈同比下降的态势,但仍好于预期,而且扶持政策不断落地、企业加速复工复产等有利于外贸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同时也要注意到,部分国家疫情快速蔓延、欧美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等给中国外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应充分重视,及早应对。

    疫情冲击影响显现

    “原本2月份应出口的订单产品无法按时出运,影响了出口。”杭州天元宠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元潮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会比较集中地体现在2月份;从全年来看,也会给出口造成一定影响。

    上述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12万亿元,其中出口2.04万亿元,同比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同比下降2.4%;贸易逆差425.9亿元,去年同期顺差为2934.8亿元。

    “外贸进出口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节假期延长等因素影响。”海关总署有关司局负责人在分析进口情况时说,中国经济贸易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惯性,外加大宗商品装船期和企业进口节奏的原因,前2个月进口仅小幅下降,疫情对进口的影响尚不明显。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发生后,外贸企业难以按时生产和出货,因此2月中下旬的出口量受到了较大影响。同时,疫情在国外扩散,欧美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也给中国出口带来了压力。“但是,综合来看,不利因素给中国外贸带来的影响要好于预期。”

    从量和价两方面来看,1-2月份海关监管进出境货运量7亿吨,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1.9亿吨,下降3.7%;进口5.1亿吨,增长5.5%。前2个月出口价格同比下跌1.3%,进口价格同比上涨0.1%。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从出口来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需不足,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影响,导致中国商品的出口价和出口量都出现下滑。从进口来看,由于中国没有采取限制措施,进口商品装船期和进口节奏都未受太大影响,进口数量和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利好因素仍然较多

    “大部分订单没有取消,而且我们接到了一些新订单。”浙江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泉兵告诉国际商报记者,企业在复工复产之后,出口逐步恢复,预计3月中下旬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尽管每家企业对出口形势的判断不同,但随着复工复产的顺利推进,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也将逐步减弱。

    赵萍认为,中国外贸虽然在短期内受到影响,但外贸企业的韧劲也在不断增强,企业复工后在加班加点赶出口,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合作不断扩大,民营企业活力释放让外贸竞争力更强。在上述有利因素的驱动下,中国外贸将逐步企稳回升。

    海关总署上述负责人强调,尽管外贸额有所下降,前2个月中国外贸仍体现出三大积极因素:一是对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仍保持增长,二是民营企业在外贸进出口中相对更具活力,三是大宗商品和重点民生消费品进口增长较快。尽管疫情短期内对外贸进出口造成一定冲击,但外贸发展韧性强,企业的适应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也很强,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是暂时的和阶段性的,中国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前2个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5941.1亿元,增长2%,东盟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此,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和东盟间的贸易增长与相互间生产、生活需求旺盛有直接关系,与双方企业间的投资增长、跨国公司的产业分工有着密切关系,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增长内生动力强劲。疫情发生后,双方工商界都在努力相向而行,尽量使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少受疫情影响。“相信疫情过后中国-东盟贸易将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许宁宁说。

    白明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外贸增速会回升,但接下来的稳外贸工作仍不可松懈:一是要维持产业链稳定,化压力为动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要不计较一时得失,尽可能留住订单和客户,关注全球疫情发展,保障营销渠道稳定,以积累持久的竞争力;三是进一步练好内功,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增强多元化市场开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