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9月5日落幕,“金砖+”模式作为厦门会晤的一个热词,仍受到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如何看待此次厦门会晤提出的“金砖+”?“金砖+”能否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得放在金砖合作的历史和现实中来看,要放在全球大格局中来看。 十年前,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开始逐步扩展到全球,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耀眼的明星——金砖国家应运而生。金砖合作机制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合力应对危机,而且大大增强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的话语权,对全球治理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十年来,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国际贸易、对外投资、吸引外资分别占全球的16%、12%、16%,彰显了金砖合作的十足成色。然而,随着五国经济增长和政策走向的分化,经济和非经济因素交织,金砖内部治理也存在挑战。甚至外部传来诸多杂音,有学者将其概括为十大论调:“金砖失色论”“外金里砖论”“空谈俱乐部论”“机制无效论”“金砖无芯论”“中国独大论”“金砖革命论”“金砖失和论”“金砖排他论”“金砖务虚论”。此次厦门会晤,金砖国家领导人用共识和行动让这些论调不攻自破,“金砖+”模式就是这些共识和行动的突出亮点。 “金砖+”不仅反映了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金砖机制的认可,体现了金砖国家的强大魅力,也是金砖国家内部团结合作的共识。中国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为金砖合作和“金砖+”作出“中国贡献”。 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今世界,包容和开放的金砖机制正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抹亮色。全球经济合作依赖于国际贸易和投资,“金砖+”模式将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开拓更大的经济领土,制度架构和务实合作将为资源更加优化配置、创新成果更加自由交流铺平道路,工商界作为主力军已经在加快沿着金砖五国走向“金砖+”市场,有理由期盼一个成色更足的“大金砖”到来。 在厦门会晤即将闭幕之际,2001年最早提出“金砖国家”概念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撰文惊叹:金砖国家的经济规模将在2035年左右超越七国集团(G7)。 虽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但也不能盲目乐观。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言,金砖国家不是碌碌无为的清谈馆,而是知行合一的行动队。未来,金砖国家要沿着厦门宣言指明的方向,加速推进内部改革和治理,加强能力建设,推动产业合作、规则协调和人文交流,稳健地迈出“金砖+”步伐,不断增加金砖经贸合作的成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