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转移会影响稳外贸吗?
  • 发布时间:2015-8-18 16:10:18 来源:国际商报网
  • 在国内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同时,中国还应该抓住全球价值链重组的重大机遇,做好顶层设计,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同时根据自身定位,加快承接更高水平的国际产业转移,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

    日前,小米宣布与富士康合作在印度开设工厂,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了舆论对产业转移的关注。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以及优势产能“走出去”等原因,产业转移仍将是趋势,短期看这将对外贸增长产生影响。中国有必要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推动相关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

    产业转移不停步

    其实,由于企业战略布局以及国内成本上涨等原因,纺织服装等多个行业早已开始了产业转移的进程。记者了解到,小米、华为、中兴、魅族等中国手机品牌早已将工厂设在印度。

    7月份外贸数据发布后,有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基数高、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被动升值等原因,产业转移也成为拉低7月份外贸数据非常重要的原因。

    数据显示,1~7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4.21万亿元,同比下降9.3%,进出口额已经远低于一般贸易,同比降速则远高于一般贸易。并且,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玩具7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1.3%。“加工贸易等产业转移到南亚和东南亚等地,的确会给出口带来影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成为拉动中国出口的重要原因。

    分析人士指出,产业转移的步伐并不会停下,而且除了国内成本提升等带动的产业转移,国际产能合作也将为产业转移增添新的动力。比如在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之后,小米等通信行业“走出去”步伐已经在加快,而且今后国家将推动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转变。

    加快承接新产业

    近日,有媒体发出“稳投资乃提振外贸治本之策”的声音,也有专家通过媒体发出“以美、日为镜:我产能‘走出去’须力避产业空心化”的呼吁。

    对此,王军认为,产业转移并非主流,不是影响外贸的主要原因,不必高估产业转移对外贸带来的影响。

    而且,应当辩证地看待产业转移:一方面产业转移到国外的确会影响国内出口;另一方面,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而且国内产业转移到国外也可以规避成本等压力或其他风险,可以通过“出海练兵”提升能力,从长远来看可以提升中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这在国际上也有成功典范,比如上世界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为降低成本,节约国内资源,规避贸易摩擦,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推动轻纺、化学工业、普通机械、造船、钢铁等产业和资本输出,对海外投资快速增长。同时吸纳大量国际剩余生产力,推动了日本产业机构迅速优化升级。

    王军表示,在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同时,中国还应该抓住全球价值链重组的重大机遇,做好顶层设计,推动相应政策出台,大力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一是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这样既可以获得中西部劳动力价格优势以及国内市场优势,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外贸。二是根据自身定位,加快承接更高水平的国际产业转移,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