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创造新兴经济体合作新模式
  • 发布时间:2015-3-20 16:53:39 来源:上海证券报
  •     全球经济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新兴经济体也需要稳定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各国正摸索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一带一路”构想正是在这种国际经济环境下形成的。

        “一带一路”的建设必然会增强中国与周边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金融合作,在共建中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互信互助。中国与周边新兴经济体可以协调发展规划,共同抵御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积极探索多种经济合作模式,进一步消除贸易壁垒,推动新型区域合作平台的形成。

        当前全球经济仍然处在缓慢恢复期,多数国家经济增长并不乐观,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新兴经济体作为代表快速发展的经济群体,在国际经济中崭露头角。相比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仍然表现出更多不确定性,国际资本大规模的流出、国际原材料与能源价格动荡以及自身经济的系统性风险等因素随时可能成为击垮新兴经济体的重要导火索。全球经济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新兴经济体也需要稳定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各国正摸索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是在这种国际经济环境下形成。“一带一路”规划分别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中国西北地区与蒙古、俄罗斯直至欧洲,涉及中蒙俄经济带和新欧亚路桥经济带;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华东地区出发,经华南向东南亚地区、非洲东部延伸,直至欧洲南部,涉及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和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港口的海上战略通道。“一带一路”分别从陆地和海洋联通了欧亚大陆,形成一个陆地和海洋的闭环。作为世界最长经济走廊,“一带一路”涉及中国、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和波兰、哈萨克斯坦、印尼、马来西亚等数十个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但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放缓趋势,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经济更是面临很多国内经济问题。

        推动新型区域合作平台的形成

        “一带一路”规划旨在改善中国与周边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环境,为中国与周边新兴经济体开辟了新的合作机制,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上有3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而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上涉及4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一带一路”的建设必然会增强中国与周边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金融合作,在共建中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互信互助。中国与周边新兴经济体可以协调发展规划,共同抵御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积极探索多种经济合作模式,进一步消除贸易壁垒,推动新型区域合作平台的形成。

        稳定和繁荣的周边环境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一带一路”规划为中国与周边新兴经济体的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中国不仅自身追求持续的经济发展,而且也要把自身发展惠及周边国家。通过加强与周边新兴经济体的战略合作,促使中国与周边新兴经济体经济功能整合,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

        “一带一路”规划涉及众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首先,“一带一路”规划可以推动中国与西亚的工业制成品与能源贸易。一方面,西亚作为中国最大原油来源地,中国从西亚进口的原油和液化石油气等能源类产品不断增加,其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而另一方面,中国的轻工业产品、机械和制造业材料等产品又可以有效地满足西亚新兴经济体的需求。中国与西亚新兴经济体的强互补性会使双方实现双赢。其次,“一带一路”规划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升级。随着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中国可以向东盟转移技术与经验,扩大对东盟的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并从东盟进口所需原材料和能源。而且东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也有助于打破东盟地区长期经济发展瓶颈,加快实现公路、铁路、航路的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海洋经济,并且加强海洋安全合作。

        这种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应对来自美国倡导的TPP引发的挑战。美国推动的TPP使得天然的东亚生产网络遭到了破坏,TPP希望通过改变贸易规则重构这一地区生产网络与贸易版图,进而保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更重要的是,美国以自身的标准和价值取向来主导TPP的进程,这样就有利于发挥美国的优势,而弱化新兴经济体的竞争优势。与此相比,“一带一路”规划以各经济体亟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为纽带,推动中国周边新兴经济体的区域合作,同时加快形成产业链条布局,将有助于部分缓冲国际经济规则重塑引发的挑战。

        “一带一路”规划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的新开放政策。长期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内陆地区开放程度仍然处在相对较低水平。“一带一路”规划将有力地带动中部与西部地区,尤其像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云南、陕西、内蒙古、东北三省等地区的开放程度会得到明显改善。中国经济转型不仅仅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转型,而是包括西部和沿边地区在内的整体国家经济转型。“一带一路”规划有助于中国解决部分产能过剩问题并且适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使中国与周边新兴经济体形成产业梯度和区域生产网络,促成新的雁型模式。

        实施“一带一路”规划可能面临的挑战

        然而,“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也可能面临各种矛盾与挑战。

        第一,国际上存在一种对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规划质疑的声音。这些观点完全无视“一带一路”规划的重要经济功能,一味夸大中国的外交政治意图,甚至还有些人将“一带一路”规划比作“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上世纪的马歇尔计划作为带有排他性的冷战时期的战略,目的是要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结果导致了全球市场分割与资源配置的扭曲。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规划秉承包容和开放的理念,不限国别地倡导发展、合作与共赢。而且马歇尔计划背后是美国的全球霸权意图,这与中国倡导的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主旨是完全相反的,“一带一路”规划要与周边新兴经济体打造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第二,沿线国家的政治局势可能会形成各种阻力。中国参与的泰国 “大米换高铁”项目、墨西哥高铁投标事件以及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口项目等都表明新兴经济体仍存在很多政治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同样可能会导致“一带一路”规划遭遇各种困难。我们需要加强对周边新兴经济体的研究,针对不同风险因素准备不同方案,强调政治上互信互鉴和经济上互利互补,化解各种矛盾和负面因素。

        第三,美国的围堵和抵制会干扰“一带一路”规划的布局。美国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并不看好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参与中国倡导的亚洲多边合作机制。中国需要通过实践让各国看到中国并非要搞单边主义、绝不会谋求地区或海洋霸权,不划势力范围。其实中美在亚洲地区存在很多合作可能性,在“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以及地区安全事务等问题上两国已经意识到合作带来的潜在收益。中美之间可以通过扩大共同利益和合作,来减少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规划的抵触情绪。

        第四,最后一个挑战来自我们自身。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决策的科学化,做好财务风险评估,需要制定详尽的实施步骤。政府和企业都要研究和制定海外投资战略,降低海外投资受挫风险,摸索新兴经济体可持续合作模式。“一带一路”规划并不是单纯进口对方资源、出口本国廉价商品,而应该是推动各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共赢战略。部分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存在破坏当地生态自然环境、利用制度缺陷牟取暴利等行为,这对中国的对外投资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加强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以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实际业绩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