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做完,可能就要关门了。”这是上海一家外贸服饰加工公司的老板顾丽(化名)见到本报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她已经说过很多遍。恶劣的外贸环境,使公司的收益每况愈下,甚至盈利都很困难,但每次想到要关门,她却又是打心眼里不舍。
订单少、钱越来越难赚是如今中国外贸行业的普遍现象。 1月14日,当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在北京谈及中国外贸进出口现状时也表示,外贸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而就在此前一天,海关总署公布了2014年进出口数据。尽管2014年外贸增长不达标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内,但数据一出,还是让人十分震惊: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2.3%,远低于年初制定的7.5%的目标,而这也已经是中国第三年未能完成外贸目标。而贸易顺差方面,我国去年全年贸易顺差达2.35万亿元,同比扩大45.9%,再创新高。 这样的结果在意料之中,但也让人尤其是传统的中小外贸企业感到忧虑,到底怎样才能扭转局势,难道对于外贸公司的老板们而言,只能眼巴巴看着越来越少的订单,等着关门大吉吗? “2014年贸易顺差规模创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是由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拉低了进口值所造成的。而出口贸易方面,外贸企业应该寻求新的突破口,加强创新,加快转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东南亚对手 2014年的进出口数据,创下了近几年来外贸增速的新低。2.3%,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示着中国外贸增速下滑之大。曾几何时,中国外贸多年经历的是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最高峰时增长率一度高达37.1%。 然而,这样的日子显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事实上,外贸出口订单减少的迹象早在前两年就已出现,外贸企业已经经历了几年的寒冬期。而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订单都流向了东南亚。 “东南亚那边的报价特别低,如果我不能给出同样的报价,客户自然都跑了”。“从2013年开始,公司的经营状况明显开始恶化。”顾丽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一旦自己的公司提出涨价,客户便会拿出一家更低的报价单,“这几天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刚刚提高部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我们还没享受到这一政策带来的好处,外商就闻风而来,要求她进一步降低价格。”顾丽坦言,外商的比价让他们承受了很大的损失。出口外贸服饰加工业已经进入一种价格大战的恶性循环。 然而不断增长的人工成本却是她无力改变的。 2014年12月15日,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中国工资水平在过去十余年大幅增长,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已成往事。 报告指出,在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力需求大幅增加、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实施以及青年劳动力供给减少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工资水平在过去十余年大幅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1474元,其中,采矿业为60139元,同比增长5.6%,制造业为46431元,同比增长11.5%。 “2010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工业部门的平均工资以两位数速度增长。”报告称,当前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最高已超过6倍多,劳动力成本优势已成往事。 此外,报告援引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所做的调查数据指出,上海普通工人的月基本工资为495美元,分别是吉隆坡、雅加达、马尼拉、曼谷、河内、金边、仰光、达卡、新德里、孟买、卡拉奇、科隆坡的1.15倍、2.05倍、1.88倍、1.35倍、3.19倍、4.9倍、6.97倍、5.76倍、2.2倍、2.38倍、3.21倍、3.8倍。 在汇率、成本等问题的多重作用下,还要不断被客户压价,顾丽实在有些扛不住了。“我们的工人工资现在一般在3000元左右,比5年前涨了1000元。利润越变越少,现在每天那么辛苦,还只是到了盈亏持平的地步,如果再没有好转,我真的准备把公司关了。”虽然有过好多次关公司的念头,但这一次,她的绝望前所未有的强烈。 卢布危机打击出口 失去人力成本优势的外贸企业还在挣扎,又一波麻烦袭来,尤其是对于那些做俄罗斯出口贸易的公司来说,2014年的国际形势可以说是给他们当头一棒。由于政治因素所带来的卢布危机,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巨大伤害的同时,也让中国出口俄罗斯贸易的公司们欲哭无泪。 “上个月还能接接单子,这个月不但没有订单,而且还有客户退单。”上海一家从事对俄出口日用品的贸易公司黄老板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他们平时是以美元或者人民币结算,但现在货物卖不出去,因为俄罗斯客户手里的卢布不值钱了。 事实上,从八九月份开始,随着卢布下跌趋势的明显,黄老板就一直战战兢兢过日子。“我们一直在亏损运营。由于回款滞后,卢布大跌,我们现在都是赔钱在坚持。” 如今,没有生意可做的公司员工每天只有闲聊。而黄老板思考最多的则是如何转型,改做俄罗斯之外的日用品出口贸易。 同样遭受折磨的还有温州的鞋厂。温州鞋长期以来都是浙江对俄贸易的一张亮丽“名片”。资料表明,俄罗斯是温州鞋业出口仅次于欧盟、美国之后的第三大传统出口市场,可谓“鱼水情深”。然而卢布的滑铁“卢”却让双方的贸易情谊遭受着严重“考验”。 据悉,多家温州鞋企囿于卢布贬值的不利影响,采取降低出口量来“明哲保身”。“从近期鞋产品出口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市场的订单额与之前相比约减少30%-40%。”温州一家制鞋出口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卢布贬值,使公司对俄贸易受到了影响,订单下滑在所难免。目前,公司市场销售部门也在不断调整外销市场布局,尽最大努力将市场销售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降低。但当记者提到卢布贬值使外销订单量下滑多少时,他却表示不方便透露具体数字。 同样是把俄罗斯作为重要出口市场的泉州鞋,在此次卢布危机中也受了“风寒”。有媒体报道,俄罗斯闽南商会中的6家副会长以上泉州鞋企已经全部不再经营俄罗斯市场,原因都是市场恶化。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泉州企业对俄罗斯市场出口就已持续萎缩。据泉州海关统计,2014年11月,泉州市对俄罗斯外贸出口产值为1.21亿元,同比下降24.9%,环比下降3.97%。 无独有偶,俄罗斯也是川鞋出口的一个传统大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起,川鞋就开始销往俄罗斯。数据显示,四川每出口3双鞋,就有1双销往俄罗斯。成都一名做鞋子出口贸易的商贩跟记者透露,因为卢布贬值,成都全部做单一对俄出口的鞋企进入了“寒冬”期。 “俄罗斯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外销业务的重要对象,公司生产的鞋80%都是出口到俄罗斯的,这次受卢布贬值影响,我们的销售额跟前几年相比将近下滑了50%。” 四川伊白兰鞋业公司负责人洪先生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从2014年12月中旬开始,就不再接收俄罗斯的新订单了,“风险太大,缓缓再说”。 中国女鞋之都工厂联盟订货中心相关负责人也指出,今年受卢布贬值的重创,全部单一出口俄罗斯的成都鞋企都面临转型。俄罗斯市场很难做,每出口一双鞋到俄罗斯,按照汇率就会亏损40%。 不过,在孙立坚看来,从具体经济影响来看,中国跟俄罗斯之间的国际贸易占中国国际贸易总额的比例很小,中国对俄出口、从俄罗斯进口以及中国跟俄罗斯之间的进出口总额仅占中国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进出口总额的20%多,所以总体来说,卢布汇率的波动对中国贸易的影响不会太大。 贸易顺差是暂时现象 在出口萧条背景下,能想到的出路中,扩进口迫在眉睫了。然而贸易顺差却是越走越高。 2014年中国贸易顺差高达2.35万亿元,同比扩大了45.9%,假设今年GDP能和去年持平,那么今年贸易顺差将占GDP的3.6%,将高于国际公认的贸易平衡警戒线(3%)。 贸易顺差的走高,罪魁祸首其实是进口。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 不过,对于越加扩大的贸易顺差,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拉低了进口值。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对中国来说可以减少外汇的支出,应该说也是一件好事。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5月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拉低了中国进口值增速3.3个百分点。假设去年大宗商品价格不变,加上进口货物数量增加2.8%,按照全年中国进口值也增加2.8%来计算,去年的贸易顺差将低于2万亿元。 贸易平衡的问题一直是高层关注的重点。2014年底,中国国务院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旨在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进出口和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尽管从单纯的数据规模来看,201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又制造了一个新的高点,但简单的高顺差并不是中国对外贸易所追求的目标。”郑跃声强调,中国一直在关注对外贸易的平衡、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商务部一位官员此前也对媒体透露,外贸增长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进口乏力,商务部2015年还将继续坚持一直推进的鼓励扩大进口,并且还将有新的政策出台。 孙立坚也认为,如今贸易顺差的扩大主要是因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而随着石油等商品的价格回升,贸易顺差自然就会减小,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未来对于进口的需求还是很旺盛的。随着美国QE退出,虽然2015年人民币仍将面临贬值,但在欧美市场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出口的市场需求仍不理想,因此贸易顺差会进一步缩小。 投资将替代出口 就如孙立坚所说,欧美经济比较低迷,我们传统欧美市场订单并没有增加多少。整个外贸显得不是很景气。欧美始终是中国贸易出口的主市场,外需不增加,再加上东南亚等国的新兴制造力挑战,出口贸易的情况很难向好的方向转变。 以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服装和纺织品为例,这些靠低廉劳动力打造低成本优势的产品市场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对于中国传统的出口贸易企业来说,如何转型,渡过难关呢? 对此,孙立坚指出,未来一个很大的趋势就是,对外投资将替代传统的出口贸易。 事实上,在此前1月16日的国新办的吹风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就表示,2014年对外投资规模与吸收外资基本持平,按照目前发展的趋势,我国对外投资增速将继续快于吸收外资,预计很快中国对外投资会超过吸引外资,这对中国来说是历史性的转变。他还介绍了对外投资的结构变化,一是对发达国家投资增长较快,对美国投资去年增长了23.9%,对欧盟的投资也增长了1.7倍;二是对服务业投资明显上升,对外投资中服务业增长最快,增长了27.1%,占全部对外投资的比重达到了64.6%。去年对采矿等资源投资下降了4.1%,在全部投入当中只占18.8%。 “未来外贸企业走出去一定是大势所趋。“孙立坚说。而当《国际金融报》记者问到对于外贸出口规模较小、没有能力走出去的企业来说,又该如何改变呢?孙立坚认为,中国的外贸小企业其实可以和大企业抱团作战,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就像日本的企业模式一样,小企业为大企业的走出去战略而服务,未来的商品贸易将转变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贸易,也有利于我国贸易的良好发展。 此外,对于中国的出口贸易企业来说,还可以“利用”一把东南亚的竞争对手。东南亚人力成本低,中国的出口贸易企业也可以在东南亚建厂来进行生产。“就像欧美国家在中国建厂一样,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可以把生产流程搬迁至东南亚,减低自己的人力成本”。 业内人士也认为,虽然东南亚的制造业正在崛起,但短期内无论是东南亚或印度都是无法取代中国目前的制造业大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东南亚贸易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及重工业基础设施都不能和中国竞争,相比于中国,在技术和效率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企业数量太多,供大于求。有质量,牌子就有竞争力。外贸很多贴牌子,这就是给人做嫁衣,这肯定不行。以后中国企业肯定都要靠品质,靠品牌。我现在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和一些同行朋友合作,一起创立一个大一些的公司,大家抱团合作,来继续外贸生意。”顾丽对于现状虽然有些沮丧,但对于未来,还是有那么一丝憧憬,说到是否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把厂房建到东南亚去,“也许吧,沮丧绝望都是暂时的,梦想得先有才可能实现啊。”她笑了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