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跃居全球贸易最大国与人民币国际化
  • 发布时间:2014-1-23 15:31:0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     刚刚进入2014,中国商务部即于1月10日,公布大陆2013全年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的关键意义在于,一旦美国2013统计数字出炉,中国极可能正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 
        2008金融海啸后,世界各国复苏脚步分歧,但贸易的增长则普遍不如海啸发生前;2008年1月至2012年底的五年间,全球贸易额一共仅增长12.89%。在这五年内,美国表现居中,增长11.97%;但相对地,中国却有惊人的51%成长。2013年的差距更加扩大,美国去年贸易增长0.5%;中国则仍维持全年7.58%贸易额增长率。在这样的趋势下,中国于2013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进出口第一大国,就也不令人讶异。 
        只是,即使大陆外贸总值不断创新高,却也必须清楚认识到,在现代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模式下,总量数字毕竟无法表现实际情况。这是因为中国大陆在全球产业价值链里,目前仍以加工出口为主,所以中间品的贸易占其相当大的比例。基本上,大陆的产业链结构与美国有极大的差异;也因此有较大重复计算的比例;这是当我们看到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国时,所不能忽略的。 
        不过不论如何,中国贸易的高速增长,明显地带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根据SWIFT统计,人民币在去年10月已超越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另外全球每日外汇交易上,人民币也已升至第八名排名,这些皆与大陆经济及贸易大幅跃升,有直接的相关。 
        去年甫落幕的三中全会,揭示中国大陆将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其中的金融改革将着重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上;而这些改革当然又具相辅相成的关系。当中国大陆荣登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后,也让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能够更适切地展开。 
        这些改革所带来的风险,更因中国经济规模的庞大,而格外值得关注。例如,中国大陆去年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加上人民币自2012年第四季再度开始升值的趋势,因而产生大幅货币与汇率套利空间。国际热钱大量借由国际贸易收支经常项目,以虚开贸易发票,作为流入中国短期资本的管道之一,这也使得大陆贸易值的大幅跃增,产生虚实并存的灰色空间。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2014的今天,已步上无法回头之路。自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至今,全球对人民币的需求有增无减。不论是衍生自进出口贸易的交易需求,或是纳入投资组合中的财务规划需求,皆看到大幅的扩增。政策上,大陆也积极将人民币一步步推上国际舞台,各种换汇协定的签署、离岸人民币存款及资金回流的开放,皆在过去一年多来有长足的发展。 
        举例来说,台湾的银行去年2月6日开办人民币存款业务;短短不到一年的期间内,65家承办银行在去年年底时,人民币存款余额已达1382亿,加计57家OBU(国际金融业务分行)的444亿,则已达1826亿元人民币。作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香港,更已在去年年底人民币存款达1万亿元;相较于2009年时不到500亿人民币的规模,成长极为惊人。 
        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主要的根基当然仍是在于其经济,尤其是国际贸易的发展。任何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然会是进出口商贸易结算时所乐于接受与付出的货币。因此,除了流通性的考量外,货币的便利性以及价格的稳定性,都是关键。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去年12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人民币去年超越欧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也就顺理成章。 
        人民币存款在香港事实上开办已有十年,但却在近两三年来,才突破长期的困境而飞快增长,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在于人民币回流的突破。离岸市场上,银行吸收了人民币之后,若只是对存款户给予利息,而不能将人民币作有效运用,势必无法长期承做赔本生意。因此,中国大陆这两年来,开放各项离岸人民币回流通道,也因此促成人民币债券、基金等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甚至直接开放离岸人民币放款业务等,也都是造成离岸人民币大幅增长的主因,更是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中,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