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外贸发展如何着力?
  • 发布时间:2014-1-20 15:23:46 来源:国际商报网
  •    国际贸易学会2014新春形势分析会日前在京举行。与会学者认为,2014年中国外贸依然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环境与国际分工渐变的困扰,但调研数据中的企业订单量稍好于去年,表明外贸企业谨慎乐观。由此,如何提高外贸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开拓国际市场、出台更多常态化支持政策,仍是2014年中国外贸事业需要着力之处。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名誉会长、商务部原副部长沈觉人:
       提高生产力迫在眉睫
       对于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各界认知相对一致,认为会好于2013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6%,稍显乐观。据世贸组织(WTO)预测,2014年全球货物贸易将比2013年增长4.5%。虽然4.5%的增长率不高,但该数据比2013年的增长率高出近两个百分点。
       2014年我国外贸任务加重。中央提出要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最近颁布的文件又提出,采取有效措施,扩大进出口规模。因此,仍需继续推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产业优势,包括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优势。
       对于多边和双边贸易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会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足见我国对多边贸易体制和自贸区建设的重视程度。当前,自贸区谈判如火如荼,但真正发生了贸易摩擦,还需要WTO来解决,因此,需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其他议题的继续进行,争取早日达成战略协议。同时,要加快自贸区建设谈判。目前我国正与六国开展自贸区谈判,中国与以色列的自贸区谈判值得关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是我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是科技创新,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另一方面是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这是提高生产力所必须的。要提高出口竞争力,企业须在运用新技术、采用新设备方面下功夫。近期,浙江省提出了“四换三名”工程,“四换”即腾笼换鸟、机械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三名”就是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这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当地人工成本逐年增长10%~20%,进而倒逼企业采用机器人。以1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的台数为例,韩国是347台,日本为339台,德国为261台,中国为10台,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竞争优势迫在眉睫。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
       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纵观全球,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仍有很多亮点。以日本为例,为破解经济发展困局,日本大力推进量化宽松,并征用养老金,启动消费税,但尚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欧盟解决债务问题在于将财政与货币政策充分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机制,否则仍难拨云见日。
       我国经济发展的确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内需不足。近10年来投资虽然增长,但效益下降,与此同时,消费未能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第二,产能过剩。太阳能产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0%,利用率仅为8%。全球拥有多晶硅产能20万吨,我国占9万吨。我国钢铁产能是9.7亿吨,市场需求仅为6.7亿吨;第三,政府债务问题相对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用“改革”的方法:第一,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多种所有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第二,加快金融改革。计划经济剥夺了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权利,居民不能选择利率最高的银行,企业不能选择利率最低的银行。改革就是要恢复居民的金融权利,改变股市目前作为“圈钱机器”的现状,发展保险,鼓励发展期货,推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同时推进资本项目放开和利率及汇率市场化。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人均收入平均年增长7.4%,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8%。近10年来,城市居民收入增长1.8倍,GDP则增长3.6倍,可谓国富民不富。就城乡收入差距而言,此前,城市居民收入为农村居民收入的2.2倍,当前为3.3倍。如果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之势不能改善,改革就是失败的。第一,要提高初次分配的比重。就初次分配劳动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而言,我国是40%,国外平均水平为60%;第二,在二次分配中,须通过税收,改善福利,降低贫富差距,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第三,建立收入透明的社会信息网,增加普通居民的财产收入。在我国,有财产收入的人群只占10%,财产收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为2%,在海外该数据为40%,人群比重则高达90%。因此,我国政府应鼓励居民通过股票、债券、存款等方式,增加财产收入的比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
       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
       企业对2014年出口形势预期变好,但企业的困难未因外部形势变好而减弱。此前,国务院出台了12条助企业解困的措施,这些贸易便利化措施是短暂的,希望能够常态化。
       2013年秋季,外贸企业持单量略有增加,企业预期信心上升,但企业面临的困难不会因此减少。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下降趋势还将持续,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贸易摩擦加剧的态势不会改变。在成本上升方面,参与调研的企业反映,大多数企业已通过提价方式保证收益,但收益难以明显增加,很多企业将出口退税作为自身利润的最大来源。2014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会下降,这与人民币汇率变化也有较大关联,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综合实际有效汇率是贬值的,这也影响到了企业的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企业需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解决当前困难,如开发新产品、出口转内销等。长期来看,转型升级的确是当务之急,超过四成企业表示要将基地和订单转移到国外,有扩大对外投资的需求,希望到中国其他地区发展的企业占20%。
       用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的企业比重超过10%。有企业认为,根据购买力评价来看,人民币存在被高估的可能。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战略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
       中国可择机加入TPP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进展超乎预期。2013年7月25日,TPP第18轮会谈在马来西亚举行。日本宣布参加并明确表示,绝不拖谈判后腿,如果2013年年底达成协议,日本将就相关条款作出让步。第19轮会谈于2013年8月23日~30日在文莱举行,各国均表示支持并积极达成协议,对于具体问题,分别处理。2013年12月初,各参与国在新加坡举行了部长级会议,力求在2014年1月取得突破。这个力度超出预期,因为12个参与方均表示将在政治上进一步支持该协议。美国荣鼎咨询集团合伙人荣大聂认为,2014年TPP可能达成协议。供职于美国商会的王杰认为,TPP谈判的进程和力度远远超出预期。
       大家觉得TPP是新的世界贸易规则,其实它不仅涉及贸易,也涉及政治。在美国前总统里根和老布什时代,美国商务部就曾指出,TPP本身并不是贸易,而是地缘政治的体现。实践证明,美国正在亚洲寻求再平衡,即真正进行亚洲资源的再分配,也是为世界贸易制定新的“金本位”。
       对于中国是否要加入TPP谈判,很多人认为中国不必马上参加谈判。中国其实不必着急,美国也并不急于让中国马上参加。荣大聂认为,中国最好一年以后着手考虑此事。美中贸委会副会长曾表示,如果中国现在能够接受TPP条款,即可加入谈判,如果接受不了,就不必加入。
       王杰认为,中国参加TPP谈判的时间,要看国内政治经济改革的步伐有多快,能否允许中国和美国开展谈判。这同中国的改革息息相关,如果两三年之内中国改革能取得明显成效,谈起来会比较顺利。
       目前中国正积极推进自己的自贸区战略,特别是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如中韩、中日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这和TPP并不矛盾。美国太平洋论坛主席认为,美国不会受到威胁,因为TPP与RCEP的模式是不同的。
       其实TPP和RCEP之间也可有某种程度的重整。在重整情况下,中国可能会在更大的视野中考虑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