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贸协定(FTA)谈判暗中角力,使中国自由贸易区谈判提速。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日前在山东威海表示,中日韩自贸区第二轮谈判将于7月31日~8月2日在上海举行。虽然各方非常重视这次谈判,但从敏感产品竞争力角度来看,三国在农业、汽车、机械等领域存在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障碍,自贸区谈判仅仅是开始。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俞建华:从谈判角度出发,如何实现保护与开放的结合、扩大服务贸易开放是采用正面列表还是负面列表、投资领域如何进一步自由化都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环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大量新议题的不断出现,进一步增加了谈判的难度和复杂性。中日韩三方应从长远战略利益着手,设计灵活务实的谈判方案,“求大同、存小异”,妥善处理彼此分歧。
中国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副司长孙元江: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市场容量、市场结构与消费结构具有差异,导致对对方产品准入标准的差异化要求,从而增加了贸易、投资等领域的障碍与摩擦。同时,中日韩贸易收支严重失衡且存在贸易壁垒,日韩对贸易赤字增减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国自贸区签署的进程。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新兴经济体研究室主任沈铭辉:相对来说,中国在谈判中受牵制比较大。一方面,中国没有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可能更依赖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虽然在战略上极其受到重视,但是战术上受到约束非常多。中国本身是个大国,同时又在经济转型,虽然说要改革,但每一个产业似乎都放不开,都说自己受到的冲击非常大。对中国来说,在这个谈判中处于一个不太有利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