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对欧投资将持续高速增长
  • 发布时间:2015-6-26 16:26:15 来源:商报网
  •   今年1~5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对欧盟投资增长尤其快速,同比增速高达367.8%。业内人士指出,在欧洲市场机遇对中国企业投资的吸引以及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促进自身转型升级的综合作用下,明后两年中国对欧盟投资的高速增长有望持续。

      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5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等7个主要经济体的非金融类对外投资达358.6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9%。对欧盟投资增长尤其快速,同比增速高达367.8%。

      尽管前几个月中国对欧投资增速受单个大项目影响较大,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在欧洲市场机遇对中国企业投资的吸引以及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促进自身转型升级的综合作用下,明后两年中国对欧盟投资的高速增长有望持续。

      吸引+驱动合力助推

      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主任姚铃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推动中国企业走向欧洲市场的主要因素是“一带一路”发展计划;与此同时,欧委会发布“容克投资计划”,由欧委会和欧洲投资银行出资设立210亿欧元基金,目的在于撬动欧洲投资银行630亿的贷款,并吸引2520亿欧元的私人投资,来刺激欧洲经济发展。“两大计划有对接的地方,对于中国企业向欧洲投资是很好的促进。”“如果欧盟当前的发展战略能够与中国新的开放战略较好地结合,预计本轮中国对欧投资高潮会持续到2017年,而且在2020年之前都会有一个健康的发展。”姚铃判断。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博士李罡的判断与姚铃不谋而合。他指出,因为容克投资计划与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良好契合,预计至少今明两年中国对欧盟投资还会高速增长。“欧洲的合作环境、技术创新、法律制度都比较完善,容克投资计划的官方背景又保证了投资项目的质量,可以说,在这个时期选择对欧投资对中国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也非常有帮助。”李罡说。

      李罡提醒道,尽管中国对欧盟投资发展迅猛,但当前来自中国的投资额在欧盟吸引的总投资中所占比例仍不足1%。“相比之下,美国资本占欧洲吸引投资的30%左右,可以说中国对欧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中欧BIT谈判还需加速

      “中国企业要通过转型升级向产业链的中高端发展,而欧洲发达国家在技术、品牌、人力资源、商业环境等方面都有着明显优势,因此不少中国企业愿意在欧洲进行布局,通过并购等方式来整合欧洲企业的优势资源,并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研究咨询部副主任丁继华在采访中说。

      作为当前我国开展的最为重要的经贸谈判之一,2014年正式开始的中欧投资协定(BIT)谈判在本月月初已经进入第六轮,但这项注定要与企业投资行为互相促进的谈判目前进展缓慢,中欧双方尚未达成实质性协议。“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涉及欧盟内部28个成员国,因此复杂程度比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更高;此外,欧盟内部对于劳工、环境、国有企业等具体问题都有更严苛的要求。”姚铃说。

      姚铃告诉记者,谈判中欧盟的利益诉求主要在于中国市场对欧洲企业的准入方面。“尤其是在通信、金融等服务业领域,欧盟希望能够与中国签订一些单独的条款或协议。”姚铃说。

      “简单地说,欧盟就是希望中国列出的负面清单能够短一些,争取把限制类行业目录放开,禁止类行业目录尽可能减少。比如汽车行业的外资占股限制能否放开,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让外资进入等等;中国更关注的则是能否更顺利地进入欧洲市场的保护性行业,比如航空航天、高新技术机床等行业。”丁继华说。

      “中欧BIT谈判之所以推进缓慢,主要是因为欧盟内部28个国家的利益诉求不尽一致,需要花大力气进行内部的协调。”李罡告诉记者,“但总体来说,双方都希望能够在法律制度环境中进行良好对接,为各自的企业创造同等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