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数据显示,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按人民币计价同比小幅下降。分析人士认为,汇率和海外市场共同推动了4月出口降幅收窄,但出口面临加工贸易大幅下降、订单转移加速等多个不利因素,转型升级也正处于爬坡阶段,外贸发展形势依然严峻,长远转型升级和眼下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亟待加力。
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汇率和海外市场共同推动了4月出口降幅收窄,但出口包含六大不利因素,转型升级也正处于爬坡阶段的状态,外贸发展形势依然严峻,长远转型升级和眼下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亟待加力。
据海关统计,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其中,出口4.16万亿元,下降4.8%;进口3.94万亿元,下降1.2%;贸易顺差2154亿元,减少42.9%。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按美元计价同比增长0.8%,按人民币计价则同比下降1.3%。
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586.3亿美元,增长0.8%。其中,出口1885.4亿美元,增长0.9%;进口1700.9亿美元,增长0.8%;贸易顺差184.5亿美元,扩大1.8%。
“因为4月份人民币汇率下跌多而且明显。”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表示,4月份单月降幅收窄,主要是人民币汇率下跌的效果显现。而且,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也出现了4月进、出口数据用美元计价同比上升、用人民币计价则同比下降的现象。
白明表示,从数据来看,增幅较大的都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叠加的产业,比如纺织品、鞋和塑料制品等;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跟东南亚具有同质化竞争的此类产品,则很难从汇率下跌中受益。
不过白明表示,长期而言,汇率对外贸的支撑作用已经发挥,中国外贸无法靠汇率长期维持。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更为厉害,在国际市场上更有优势,而且贬值幅度过大,客商很有可能会提出降价要求。
此外,国际市场也为4月份外贸数据小幅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商务部研究院综合战略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张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以往相比,中国对欧盟和日本的贸易正在增长,拉动了外贸增长。中国内地对香港和台湾出口同比增幅继续下降,除了“基数”原因外,也与港澳地区加工贸易转移到东南亚等其他地区有重要关系。
首创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王剑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国际市场的复苏,主要受季节和乌克兰局势缓和等因素影响,“受压抑的市场需求在4月份得到释放。”“还是下行的状态,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张莉对于0.8%的同比增幅并不满意。她表示,今年以来,外贸增幅不尽如人意,除了去年的“基数”因素外,还受多重因素左右,“排除基数因素,今年前4个月外贸总额的同比增幅为3%~4%,全年外贸增幅可能在6%左右”。
张莉所说的多重因素包含六大方面:一是今年以来,加工贸易从过去的缓步下降变为大幅下降,“过去拉动外贸增速的因素,现在变为拖累外贸增速的因素”;二是美国作为中国传统的大出口市场,由于制造业回流和产业转移等带走了大量的订单,增幅下降明显;三是新兴市场面临热钱退出,消费能力受到抑制;四是产业转移正在加速,带走甚至抢走了国际市场的订单;五是外商投资减少,外资对外贸的拉动作用下降;六是加工贸易正逐步转化为一般贸易,加速了加工贸易出口下降。
如何应对中国外贸的下行压力?以上分析人士均认为,既要着眼长远,也要做好中短期的稳外贸工作,以实现转型升级平稳过渡——治标也要治本。
张莉建议,短期应努力保市场份额,需要加强政策出台,推动出口退税、通关便利等落到实处,鼓励电商、贸易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发展,并且为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采取鼓励措施,通过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延长,获得外贸发展的动力。
王剑辉建议,人民币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可以通过通关便利和物流成本降低来得到弥补;同时适当降低出口企业税负,既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压力,也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