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增加中国引资“魅力”
  • 发布时间:2014-4-10 15:43:48 来源:商报网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称,过去15年,新兴市场投资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对资本流动也更为敏感。近期内,新兴市场仍将承受频繁的国际资本进出压力。中国则凭借改革措施释放活力,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仍在增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称,过去15年,新兴市场证券投资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尤其是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国投资者在新兴市场的参与度逐年提升,债券投资比例增加,使得新兴市场资本流动对全球金融状况更为敏感。
      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内,新兴市场仍将承受频繁的国际资本进出压力,但中国将以改革措施释放更多的活力,吸引国际资本进入。
      新兴市场承压
      渣打银行有限公司经济师李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兴市场上频繁进出的资金绝大多数源自于低利率的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货币具有储备性质,再加上金融市场规模大、金融机构相对成熟,资金调配活动就更为活跃。在低利率背景下,向海外金融市场投资的收益较国内更高,资本自然频繁在新兴市场去留。“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经济波动的频率提高,资金跨境流动受到更多关注。此时由于新兴经济体金融体系的脆弱,时常被投资者做空,因此更容易出现资金大规模流入流出。”李炜补充道。
      全球新兴市场证券基金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去年5~10月新兴经济体股票和债券市场资金净流出约730亿美元,而国际金融协会则估测在此期间新兴经济体股票和债券市场净流入资金约820亿美元。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动似乎并不像外界预期的那么悲观。
      但李炜同时表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都处在调整期,会有诸多困难释放出来,而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在两到三年之后才能出现,在此期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难免,新兴市场仍然要承受压力”。
      改革增强中国竞争力
      国际金融协会近期发布研究报告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走强,预计未来两年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将逐渐回升。
      业内分析人士梁猛对此持保留态度。他指出,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制造业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行业都已经过高速发展到达相对稳定的阶段,而新兴经济体仍然处于跟随发达经济体的位置。“在新的增长点出现之前,每个国家都只能绷紧神经等待下一个突破。但在此之前,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承受国际资本频繁进出的局面仍将持续。”梁猛说。
      商务部研究院中国贸易研究室研究员梅新育表示,经济复苏走强体现在发达国家,新兴市场遇到的是增速下降。这种对比会增强资本流动逆转的动力,而不是激励资本流入新兴市场。而且,像中国这样能够应对市场波动的新型经济体仍是少数。
      梁猛表示,中国以巨大的经济体量在新兴经济体中占很大的比重,在欧美经济“不太给力”的时刻,其表现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虽然一直有唱衰的声音,但稳定增长的表现还是让国际投资者对这片市场抱有信心。”
      李炜认为,影响当前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最主要因素将是改革红利能否充分释放。“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能否带来足够高的回报率将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李炜直言。他指出,一些产业不能很好地扩大规模,以前放开的领域现在已趋向饱和;一些资本可以进入市场投入生产,但在采购层面却囿于企业性质不能享受国民待遇。“当前中国的实际投资空间越来越小,这说明中国的制度设计还有不合理的地方。”“中国当前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的国际经济合作,目的都是在更大程度上开放国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同时,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代表的大胆尝试,也是为了给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否则,中国只能看到在国内不同地区或不同行业之间转移的投资,但是很少有新增的投资。”李炜说。“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本来就很强,如果当前改革成效显著,民间投资和外国投资得到鼓励,经济增长会得到保证,良好的基本面又会反过来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梁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