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末“出口虚增”隐约可见
  • 发布时间:2013-12-9 14:56:17 来源:网易财经
  •     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706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 9.3%。其中出口2022亿美元,同比增速超预期反弹至12.7% ;进口1684亿美元,同比增速小幅回调至5.3 %;贸易盈余338亿美元,当月顺差创下2009年以来新高。  
        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报告,欧美圣诞旺季订单需求的季节性增长及年末“出口虚增”隐约可见,应是11月中国出口超预期反弹至12.7%、创下近七个月新高的主要原因。 
        一是临近11月欧美传统的圣诞消费旺季,海外订单需求的季节性增长推动整体出口增速延续了反弹走高的态势。 
        从分区域的出口增长走势看,在11月中国对日本同比增速小幅回调的背景下,当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大幅反弹至17.7%、创下一年半新高,对欧盟出口同比大幅更是超预期反弹至18.5%、创下近两年以来的新高。受益于欧美传统圣诞旺季有效需求的季节性增长,当月中国对G3(欧盟、美国、日本)发达经济整体出口增速反弹至15.2%的近两年新高,与此同时,11月中国对东盟、金砖四国等多元市场的出口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小幅增长,这与近期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持续反弹走高的态势互为印证。 
        二是年末“出口虚增”隐约可见,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11月两位数超预期的出口激增。 
        窥一斑可知全豹,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点对可能存在的“出口虚增”予以佐证: 
        首先,11月对港出口同比“由负转正”、转口贸易占比再创七个月新高,可能并不是外贸增速向好的“拐点”信号,相反很可能是因为年末再现了热钱借道经常项下的转口贸易流入中国内地。 
        从分区域的出口增长数据看,11月中国出口香港的同比增速开始“由负转正”,从上月的-7%回升至5%左右;与此同时,对香港转口贸易的占比也重现七个月以来的新高。考虑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央行主动加大了“信贷去杠杆”调整结构力度,年末国内货币市场资金持续偏紧;并且在市场普遍预期中国央行将继续坚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审慎政策、未来欧央行则“可能实施负利率”的政策取向下,中外利差倒挂仍将延续,人民币单边升值压力将显著高于贬值预期。因而我们认为,不排除年末再现了热钱借道经常项下的转口贸易流入内地。 
        其次,11月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与年内人民币持续单边升值的经验走势不符。从经验数据分析看,人民币单边不停歇的逐月升值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加工贸易的利润空间,不利于加工贸易的反弹增长。 
        从人民币对美元的月度同比升幅走势看(直接标价法),进入2013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基本呈现了逐月攀升的走势,11月当月人民币升幅仍高达2.5%左右;相反,11月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增速却由上月的-0.8%反弹至了本月的5.1%。在当前国内制造业PPI同比增速持续负增长的背景下,人民币持续升值很可能将导致外向型企业出口利润收窄、加工贸易增速下滑;11月加工贸易“由负转正”推动出口反弹的态势,与年内汇率升值的走势与经验分析不符。 
        第三、11月中国再现两位数出口激增的“一枝独秀”局面,与韩国、中国台湾等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集体外贸低迷的走势不符。 
        从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历史走口增速数据看,在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高度联动的背景下,2008年以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呈现了出口增速紧密联动的一致走势。在全球经济弱复苏持续、整体出口低迷的当前形势看,11月韩国出口出现了超预期的明显下滑,出口增速由10月的7.23%下探至11月的0.2%,预计11月中国台湾出口同比增速也将延续近期来的负增长低迷走势。相反,11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再现两位数的超预期增长,与韩国、中国台湾低迷态势截然相悖。我们认为,11月中国出口一枝独秀与区域内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外贸联动的走势不符。 
        最后,11月中国出口强劲拉动当月外贸顺差创下2009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与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贸弱复苏的格局也不相符。 
        联系到此前国内新闻媒体报道,年末临近,为力争实现年初的考核目标、防止出现“虎头豹尾”,部分地方政府明显加大了GDP冲刺工作。我们认为,受制于当前国内货币资金普遍偏紧、融资困难导致短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难以大幅提升的现实约束,部分地方政府可能既有能力也有动力通过“高报出口、做大顺差”的方式,推高净出口对GDP的贡献,从而力争完成年初既定的GDP考核目标,这可能也是一定程度上年末顺差超预期增长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在海关总署公布11月外贸顺差之前,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宣布,已于日前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遏制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虚假贸易融资行为,防范异常外汇资金跨境流动,督促银行完善贸易融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我们认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存在的背景下,外贸虚增将显著加大外汇储备的管理难度和市场有效汇率的形成。未来应在持续保持对“贸易顺差超预期增长”的检测和关注、有效查处和打击虚假贸易的同时,酌情考虑适时适度的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幅区间,从而充分发挥市场对汇率形成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有效改变和对冲人民币单边升值压力及预期。 
        受益于人民币单边升值带来的贸易福利改善,在主要进口大宗商品数量保持增长的同时、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从而引致了11月当月中国进口增速小幅回调至5.3%。 
        首先,从分产品的进口细项看,11月份中国主要的进口商品仍在不同程度的恢复性增长。 
        从与内需高度相关的第一大进口商品--原油进口量的增速看,11月原油进口量增速、上游基础化工品中的初级形状塑料进口量开始转跌为升。原油和初级形状塑料进口的回升,表明上游原材料的采购正在明显转向扩张。 
        11月,与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相关的铁矿砂及其精矿、钢材进口同比增速继续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这和近期全国水泥价格已经出现连续大涨的趋势互为印证。事实上,从重点区域的水泥价格走势看,近期华东、东南地区普遍出现了“水泥库存下降、价格超预期上涨”的局面,水泥市场供需两旺的态势表明与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相关的进口需求仍处于稳中趋升的态势。 
        11月,在固定投资进口需求明显扩张的同时,反映微观企业自主投资意愿的部分相关进口需求也在小幅改善。其中金属制品业(未锻造铜及铜材、未锻造铝及铝材、金属加工机床)等相关进口需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小幅改善。不过,受制于国内“重资本、重化工”制造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PPI同比仍负增长的制约,微观企业补库存意愿可能依然疲弱。 
        其次,受益于人民币单边升值带来的贸易福利改善,11月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当月进口小幅回调。 
        从主要农产品进口价格同比增速看,作为生猪养殖的主要成本决定因素之一--进口大豆价格同比仍在小幅下调。从国内生猪的猪粮比历史走势看,大豆进价基本决定了国内猪粮比的走势,且通常领先约一个季度左右。基于2013年以来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同比整体下行的走势判断,预计国内猪肉市场整体供应较为充足,预计未来数月猪肉价格回升幅度有限。 
        11月,受益于人民币持续单边升值带来的贸易条件改善,以及全球弱复苏格局下的国际大宗商品普遍回落,主要矿产资源的进口价格同比增速均也在回落。预计受此影响,近期国内制造业PPI细分指数中的矿产资源生产资料同比增速可能也将继续回调。 
        预计12月出口同比将平稳增长。就欧洲市场来看,三季度欧元区GDP增速放缓至0.1%,低于前一个季度的增长0.3%;10月份欧元区通胀率降至4年低点0.7%,远低于欧洲希望的2%左右的目标价格水平。就美国市场而言,虽然美国经济增速整体趋于回暖,但近期部分数据显示其经济复苏并不稳固。不过,考虑到上半年一度出现的两位数以上的出口虚增,整体预计全年出口同比增速略超8%左右。 
        预计12月进口同比也将保持平稳增长常态。在国内固定投资需求持续升温的带动下,受下游需求向中上游传导的影响,包括铁矿石、原油在内的主要大宗原材料进口数量将继续保持增长;同时为减轻外贸的顺差性失衡、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预计未来政府也将进一步推动包括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部分高端消费品在内的商品进口,从而推动整体进口增速稳步增长。不过,考虑到年内PPI同比持续负增长、微观制造业层面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通缩”压力,未来进口需求整体可能改善有限。综合预计全年进口同比增速将为7.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