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外贸稳增长当有长效促进机制
  • 发布时间:2013-7-29 15:45:07 来源:国际商报
  •     上半年,我国外贸增长8.6%,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这一增长实属不易。虽然我国外贸增速明显放缓,但增长的质量在稳步提高,预计下半年外贸形势依旧严峻,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的目标较为困难,未来政策应更加注重长期作用。比如,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应对贸易保护,扩大原材料进口等。  
        上半年外贸增速放缓增长质量提升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9976.9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下同)增长8.6%。出口方面,前4个月,月度出口增长均超过(或等于)10%,其中,1月和2月增长超过20%,5月出口增长仅为1%,6月出现负增长。进口方面,除2月进口负增长外,前4个月进口增长均超过10%,而五六月份连续两个月呈现负增长。  
        从季度数据看,进出口总值一季度增长13.5%,二季度增速下滑到4.3%。遏制虚假贸易行为是我国外贸呈现前高后低态势的重要原因。1~4月,我国对香港的转口贸易和海关特殊监管区贸易明显异常,如前4个月海关特殊监管区出口增速竟然高达259%。5月5日,外汇局下发《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严厉打击虚假贸易。五六月份虚假贸易明显减少,外贸增速显著回落。  
        在世界经济依然艰难复苏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国外贸增长8.6%实属不易。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外贸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外贸形势也不容乐观。2012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仅增长2.5%。2013年1~5月美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和日本贸易总额分别增长-0.65%和6.26%;1~4月,欧盟商品进出口总额增长0.09%。上半年巴西和韩国外贸分别增长2.05%和-0.97%;1~5月俄罗斯和印度外贸分别增长-1.39%和3.8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3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将增长3.1%。因此,尽管我国外贸增速开始放缓,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但我国外贸占世界贸易的份额在逐渐扩大。  
        虽然我国外贸增速明显放缓,但增长的质量在稳步提高。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所占比重回落,私营企业进出口比重不断增加。由于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定位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所占比重相应降低,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低于一般贸易企业,因此,这种态势有利于我国整体生产率的提高。中西部外贸增长明显快于东部,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也逼迫东部加快优化外贸结构,寻找外贸持续增长的新动力。主要大宗原材料进口价格下跌则有利于缓解我国贸易发展外部环境恶化的趋势。  
        下半年外贸形势难转好  
        制约因素仍在  
        目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不具备高速增长的内外部条件。如果要实现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8%的目标,下半年外贸需增长7%以上。但是,预计下半年外贸形势难有根本性好转,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全年外贸目标较为困难。  
        下半年,外部需求将稍有好转。下半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形势可能会好于上半年。美国经济第一季度增长率为1.8%,低于市场预期,预计三季度将会有所起色。欧洲经济正在逐步走出衰退状态,下半年经济形势将继续好转。“安倍经济学”正发挥短期效力,日本经济将继续回升。但是,下半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7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世界经济增长率,主要源于对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的担心。因此,整体而言,下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将有轻微好转。  
        人民币继续升值的态势有望改变。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1.73%,升值幅度超过2012年全年。舆论普遍认为,上半年人民币升值主要是由于外部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热钱流入所致。5月份,外汇局开始加强对虚假贸易的监管导致热钱流入放缓;美联储释放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也导致短期资本撤出。因此,下半年人民币几率有望保持稳定或贬值。这将缓解汇率因素给出口企业造成的成本压力,利好我国的出口。  
        进口乏力的局面难以得到改变。今年,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6%,现在普遍预计下半年经济形势也难以让人乐观。由于政府下决心调整经济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在经济增速没有下降到政府可以承受的“下限”前,应该不会再出台较大刺激政策,预计下半年内需疲软态势将较难改观,从而影响进口增速。  
        多举措助推外贸发展  
        我国外贸告别高增长时代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金融危机引致的外部经济形势不好,内因是我国力促贸易结构转型。贸易结构转型必然会影响外贸增速。比如,提升一般贸易的比重将会降低加工贸易的比重,加工贸易出口下降也将影响进口增速。因此,应该摒弃以往注重短期效果的贸易政策,关注政策的长期作用。  
        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的外销价格低于国内市场售价,让国外消费者享受到廉价的“中国制造”。企业宁愿低价出口也不愿高价内销,必然是因为内销有更高的额外成本,比如存在地方保护、物流成本高、资金难以回收等。为此,应深度整合国内市场,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加快发展物流业;严厉打击拖欠款等问题。此外,可出台补贴消费者的政策,鼓励购买外贸企业的内销产品。  
        助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专注于加工贸易,生产率较低。近两年,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占我国外贸的比重超过30%。中小企业是私营企业的主力军,但其中的小微企业往往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提高小微企业外贸比重,应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7月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应尽快推动意见落到实处。  
        积极应对贸易保护。我国深受贸易保护之害,近期的案例当属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目前,中欧正在协商解决这一贸易争端。我国一方面积极协商,另一方面应继续发力反击,促成欧盟态度的尽快转变。我国成功应对这一贸易争端将作出示范,减少其他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  
        扩大原材料进口。当前,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位,为我国进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扩大原材料进口。较低的原材料价格还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