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公司在4年内从300人发展到3000人,而且一半属于80后,又如果你是这样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 周一早晨九点半,深圳科技高新区飞亚达大厦门前,从几辆绿色的巴士跳下来一群年轻人,一边匆匆涌进电梯,一边大声互相问候。 “毛毛,早!” “早啊,奔奔!” …… 在这楼里办公的人对于这些稀奇古怪的称谓早已熟悉—他们一定是腾讯的人,只有他们才会用QQ上的昵称互相称呼—就像QQ聚集的两亿多用户所习惯的那样。 “等一下,Pony来了!” 电梯的门在关上前的一瞬间又被打开,挤着门进来的这位“Pony”,是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人,带着一幅无框眼镜,背着一个电脑包。他的真实姓名叫马化腾,腾讯公司的创始人和CEO。在他带领下,腾讯公司在8年的时间里发展到了3000人的规模,从2002年开始,员工人数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 现在,腾讯3000多名员工中,有近一半是80后。 细节关怀,现身说法 3000人也能实现30人的沟通 “公司到3000人的时候,能不能达到300人甚至30人的沟通效率和水平?这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和要求,”加入腾讯已经5年多的人力资源总监奚丹,亲历了腾讯员工快速扩张的整个过程。 “首先,在招聘时就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人,而不是指望招进来后再改造他们。”奚丹认为对80后们而言,“改造”是个贬义词,“但招进来后,保持畅顺的沟通就变得更重要了。” 这是腾讯的强项,它是互联网世界最大的沟通平台提供商,用户超过两亿,同时在线人数也有数千万,且绝大多数为80后们。 据他介绍,腾讯内部有很便捷的电子化沟通平台,一即RTX(腾讯通)—腾讯的企业版即时通讯产品。另外,公司内部的BBS利用率也极高。员工习惯于把各种问题在各个分论坛上抛出,总办成员或者公司某一领域的专家会进行答疑,从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用户申诉,到咖啡厅饮料味道不好等问题都有。 “但是这些电子化的先进工具并不能代替面对面的沟通。”专门负责腾讯员工关系的“丫丫”在这方面体会深刻,“负责处理3000人的关系,任务很艰巨。幸亏,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据悉,“丫丫”带领着一个七个人的小组,分别从企业文化、身心健康、劳动关系、人事手续、户籍管理等方面协调员工关系。其中,有一位腾讯最年长的“员工”—苑芬兰女士—员工们给她的昵称是“芬兰阿姨”。她原来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大夫,退休后被聘为腾讯的健康顾问,除了解决员工平时的一些头疼脑热小毛病,还承担起心理咨询师角色。在腾讯办公室的咖啡厅,经常能看到她在和年轻的员工交流谈心。 当然,这些还不够。每两周一次的“总办午餐交流日”,员工可自由报名,通过抽签选其中12人和总办成员代表一起吃饭。在腾讯办公室的每层楼里,都设有一个“总办信箱”,接受对越过公司规定的“高压线”的行为的检举和投诉。 “我们特别依靠文化的建设,去弥补目前在管理和执行力上的不足。但是文化的建设光靠制度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老板怎样支持。”奚丹说。 不过,他感到自己非常幸运,因为以马化腾为首的腾讯老总们,对这项工作都非常支持。有一次,腾讯召开了一次特殊的管理层扩大会议,模拟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把总办的领导、员工代表以及一些老员工请上台,对腾讯的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和阐释。事后,还把这档“腾讯文化版”的《对话》节目录像,并制作成DVD发给员工。 “领导们站到台前现身说法,效果比直接的宣传说教要好很多倍。”奚丹津津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