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贸要学会“用心经营”
  • 发布时间:2013-8-12 16:14:49 来源:商报网
  •   2013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8.6%。相关研究显示,若排除“虚高”因素,2013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不到5%。透过一些现象可以看到中国外贸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需要“用心经营”才能重拾稳定增长之路。
      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13年世界贸易增长预计达到3.3%,中国贸易预计增长7.8%。然而,综合国际国内因素和2013年上半年中国外贸的运行情况来看,全年要达到这一增幅几乎不太可能,相关模型预测,全年中国进出口增长仅能达到6%左右。
      怎么看:面临三大困境
      中国外贸发展目前面临着三大困境: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需求与供给的平衡,中国外贸增速减缓,主要原因还是国际市场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只能达到2.2%。美国、欧盟、日本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三大经济体仍面临着经济继续下行的风险;同时,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长减缓,国内需求明显减弱。外需不振成为中国外贸在短时间内很难摆脱的困境。
      二是比较优势逐渐减弱。随着我国人口总量进入低增长期,以及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的约束日益明显,中国外贸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现象逐渐突出。2004年之后,我国外贸从业人员薪金年均增长15%以上,2011年则增长了26.8%。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社会生活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本身的福利水平并未同步提高。
      三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方向不明。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中国出口产品的70%左右,劳动密集型产业何去何从直接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从理论上来说,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是中国的竞争优势,也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根本。但目前中国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鼓励政策已明显减少,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向都存在疑惑。诸多原因使得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怎么办:培育综合竞争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中国外贸要由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由依靠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要提升以质量、技术、品牌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这也是未来10年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第一,要加强市场环境建设,积极推动市场化进程,尽可能减少审批环节,要改革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由以数据、政绩为主的考核向以企业和社会评价为主的考核体系转变。
      第二,要培育中国的特色竞争优势,中国不应盲目追求与发达国家一致的发展模式,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发展之路,要使外贸与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发展相协调。
      第三,要培育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优势,使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质量效益型发展成为企业的共识,要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创新之路。
      第四,要培育综合要素优势,通过有效配置和调动优势要素,使分散的资源和要素集聚合力,形成具有持续发展动能及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及发展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
      怎么做:将“国六条”落到实处
      7月24日,为提振外贸,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了促外贸“国六条”,明确国家将充分运用金融、税收、贸易便利化、检验检验、服务出口税率调整等综合手段,支持外贸企业降低成本、脱离困境、培育优势。“国六条”外贸促进措施是“组合拳”,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此举也反映出中国政府对外贸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国经济将继续发挥外贸的引擎作用,形成“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的格局。“国六条”的政策重点在于,通过改进贸易便利化、检验检疫措施,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给中小微企业更多的金融税收支持,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通过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减小企业生产经营压力;通过降低服务出口税率,推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
      但目前“国六条”只是政策框架,要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还需解决三个问题:首先,要进一步构建政策体系,出台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相关部委制定支持措施时要相互沟通,建立协调机制,防止各自为政、政出多门,要加强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衔接。其次,要防止政府过于主导,要使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和运行中,包括鼓励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到对外贸的政策支持中。再次,促进政策应延伸至整个外贸的供应链,外贸的质量和成本受到从生产到销售的供应链各环节的影响,具体政策出台时,对物流、运输、新兴贸易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等都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
      同时,要使政策真正发挥效应,还要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防止政策被利益集团或被一些隐性力量操控和利用,要让中小微企业能够公平地获得政策支持。要加强政策实施效果的市场评估,不断地完善中国外贸的促进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