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出于维护国内政治经济稳定的考虑,我国不仅遭受了美国“合规性”贸易壁垒,而且又出现了美国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时间集中、多种“合规性”贸易壁垒同时使用等新的特点,使我国对美的贸易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合规性”贸易壁垒的明显特征 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所采用的手段日益呈现多样化特征。自加入WTO以来,我国一直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最大受害者。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出于维护国内政治经济稳定的考虑,我国不仅遭受了美国“合规性”贸易壁垒,而且又出现了美国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时间集中、多种“合规性”贸易壁垒同时使用等新的特点,使我国对美的贸易形势变得异常严峻。主要表现为美国针对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激增。同时,遭受壁垒的产品范围已由传统产品向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扩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带来的损失逐年加大。另外,WTO允许的适当保护,也成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合法”的生存土壤,被用来作为进行贸易保护的法律依据,使得许多标榜“合规性”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隐藏着深层次的不合理。 到目前为止,反倾销仍然是中美贸易的主要摩擦形式,保障措施(尤其是特别保障措施)、“337条款”调查和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美国对华实行贸易保护的新手段。除了传统的“两反一保”等WTO允许使用的贸易救济措施外,美国又从中国加入WTO协议中拿到了12年“特保措施”、15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8年的“纺织品限制措施”,以及长达10年的WTO多边贸易政策审议机制。随着传统贸易保护手段作用的下降,新的合规性贸易壁垒逐渐被美国政府滥用。前些年美国对我国石蜡蜡烛、活页环、钢铁管件等产品连续发起反规避调查;还对我国维生素C、镁砂和镁制品提起过反垄断诉讼,这是历史上我国首次遭受的反垄断诉讼。此外,美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它所制定的各类技术标准多达5万多个。随着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的增加,更具隐蔽性和灵活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无疑将成为美国限制进口中国产品的常规手段。 相互发起贸易救济成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 美国紧盯中国加入WTO承诺不放松,以多种方式对中国执行协议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利用各种政府和非政府报告对中国施压。中美关于“消费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近年来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加入WTO以来,美国频繁引用《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使其取代欧盟成为对华反倾销的第一大国。此外,为了监督中国入世承诺的履行情况,美国已经形成了由政府、企业、国会组成的多层次的监督机制,对中国的贸易、投资、出口管制、人权、法律、宗教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加以指责。事实上,通过对美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分析,存在大量名义上符合或不违背WTO的有关规则,但实质上是为了保护美国相关产业和市场而滥用的一系列贸易壁垒,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技术性贸易措施、“绿色壁垒”。 美国滥用“合规性”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中美两国产业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美国政府希望借助800多亿美元的投资,为民众提供46万个就业岗位,以逐步落实当年出台的《国家出口振兴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要使美国出口额在5年内翻番,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目前,美国失业率仍然处于历史高位,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政府提振美国出口的计划举步维艰。而落实该计划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所谓的“加速建设自由与公平准入的世界市场”。在此前“汇率战”未能得逞的情况下,美国又借助课征高额反倾销税等貌似“合规性”的手段发起贸易摩擦的策略也就顺理成章了。 调整对美外贸发展战略构建中美经贸关系 多年来,我国奉行“出口至上”的外贸战略,导致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政府财政负担也不断加重。当前,我国应该将关注的重点从贸易顺差和贸易额转移到贸易平衡和生产率提高上来,逐渐改变出口增长的方式,鼓励、促进和指导企业自主创新,尽可能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档次。随着中美经济往来的不断深入,很多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并建立自己的工厂,我国应该在这一有利的条件下,借鉴美国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加对外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通过经济增长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的格局。增加国内的消费市场和能力,发挥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减少对美国出口的依赖程度。 另外,我国要合理统筹国内发展与对美经贸关系,同时要树立全局战略意识,坚持与美国发展的全面经贸合作,全面构建和谐的中美经贸关系,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