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4日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第三届进博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特殊时期,备受世界瞩目的贸易盛会;是世界经济衰退困难时期,展现中国责任担当的国际盛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刻,增强全国人民“四个自信”的开放盛举。第三届进博会安全、精彩、富有成效,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能力,充分表明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的真诚愿望,充分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旨演讲引领了经济全球化方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开放合作步入关键的十字路口,下一步怎么走,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彩演讲,聚焦世界之困,作答时代之问,贡献开放之策,正形成越来越多的国际共识,汇聚成越来越强的世界共鸣。 应对全球疫情蔓延,提出中国方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考验,增加了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加强合作沟通,共同扩大对外开放。抗疫实践告诫我们,世界共同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团结合作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各国应“信任而不是猜忌,携手而不是挥拳,协商而不是谩骂”;把一己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既解决不了燃眉之急,也纾解不了长远之困。“共同开放”及“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中国方案,旨在汇聚起全球团结合作的正能量,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推动各国平等协商、责任共担、共同受益;汇聚起世界扩大开放的正能量,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之路,共同做大世界经济蛋糕;汇聚起经济全球化的正能量,坚持合作共赢理念,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坚持全面扩大开放,展现中国担当。新时代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展现了中国担当。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并提出了全面扩大开放的4项重大举措。从首届进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的5个方面开放举措,到第二届进博会上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5个承诺,两年来,这些开放措施落地见效、成绩斐然,为各国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会,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今年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中国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第三届进博会,更展现了中国“说到做到”的责任担当。事实充分说明,中国是一个守信大国,坚定不移践行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理念,开放承诺一诺千金、知行合一;中国是一个开放大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依托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开放的双循环,分享中国机遇。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开放是“关键一招”。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就是着眼于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拉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利益纽带,让两个循环内外联系更紧密、要素流动更畅通、创新引领更强劲。这个双循环,是市场相联的良性循环,推动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是产业相融的良性循环,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更有韧性、更加优化、更为紧密;是创新相促的良性循环,推动中国与世界技术创新有效连接,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站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的高度,以历史观把握变局,以大局观破解变局,以角色观塑造变局,以文明观引领变局,为新时代更高水平开放领航引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传递出中国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美好未来的积极信号,为国际抗疫合作、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注入了正能量。 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成为享誉全球的贸易盛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新时代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里程碑。经过3年发展,进博会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国际影响越来越广,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际一流展会。尤其是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也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国际大型展会相继暂停或取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第三届进博会如期高质量举办,国际公共产品的属性进一步体现,高质量发展载体的功能进一步强化,办成了一届“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全球贸易盛会。 这是一届“安全”的盛会。第三届进博会坚决把防疫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成功探索出一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安全办展的新路径。 强化机制保障。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组,压实责任,明确任务。严密制定方案,将防疫要求全面落实到各方面、全过程,制定了总体方案和快捷通道方案等专项方案。各方通力配合,统筹抓好口岸疫情防控,精心安排各类宣传活动,各交易团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各方群策群力,严防死守,构筑起“国境、城市、区域和展馆”四道防线,确保防疫安全万无一失。 科学精准施策。全方位无死角管控,聚焦“人、物、馆”3个重点,紧盯入城口、居住地、流动中、展馆门、活动点和监测哨等6个关键环节,实施“全程闭环管理、全链条可追溯、全量核酸检测、全部查验准入、全面环境清消”等5项措施,做好人员、展品、场馆、活动管控。用好科技防控手段,充分利用“绿码”“预约制”“7天内有效核酸检测”“14天自我健康监测”等前期积累手段,确保落实100%健康申明、100%体温检测、100%采样核酸检测,实现入馆无感知、不停留、可追溯,严格把住疫情防控各关口、各环节。 突出防控重点。大幅减少境外来华参展人员,外企参展人员98%来自在华超过14天的外方人员或在华分支机构人员,2%来自委托的驻华使领馆和合作伙伴单位。压缩国内参会人员,取消社会公众参展,配套活动压缩为往年的1/3以下;采取分时错峰观展,按照不超过场馆最大承载量30%的标准,每日进馆流量不超过8万人。做好现场保障,提前进行专项和综合演练200余次,场馆进行全面消杀,消杀展品达到2392批,实现了零发生、零感染、零事故。 这是一届“精彩”的盛会。第三届进博会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展会质量提升,人文交流拓展,国际反响热烈,充分彰显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疫情下仍然“一展难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来自124个国家(地区)的企业踊跃参展,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全部成员国都有企业参展,数十家龙头企业连续签约未来三届。企业参展热情高涨,展览面积近36万平方米,比首届和第二届分别增加6万平方米和近3万平方米,参展人数与第二届基本持平。为克服疫情影响,很多企业提前几个月运输展品,坚持高标准布展,希望借机扩大影响。 全球首发首展新品众多。第三届进博会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411项,其中全球首发73项。全球首创的干式纤维再生造纸系统,折叠后仅有背包大小的充气皮划艇,最智慧的远程重症监护室(ICU)指挥中心,先进的人工智能生产车间,全自动仓储配送系统等亮相展台。世界十大工业电气企业、六大工程机械企业、七大汽车整车集团、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悉数赴约。 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办展。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线上线下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145个国家的231名部级以上官员,以及110位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智库代表在线上出席开幕式,69个国家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线下参会。企业展的商品和服务展示以线下为主,同时运用5G等技术提供快速有效的线上服务,引入云报名、云签约、云路演等方式,首次推出“边招展,边对接”等模式,让全球企业在云端“屏对屏”交流,加快参展商与采购商的对接工作。 防疫专区助力国际抗疫合作。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展览面积6.9万平方米,参展的世界500强及龙头企业达75家。世界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和排名前14的医疗器械企业全部参展。新设公共卫生防疫专区,面积由原先设计的2000平方米增加至11000平方米,近40家世界500强及龙头企业参展。一大批防疫最先进技术和热点产品亮相,如全球首款新一代人工肺、5分钟核酸检测系统、发热门诊解决方案、基于CT影像的新冠肺炎智能分析平台等。 人文交流活动丰富多彩。第三届进博会以灵活多样的渠道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101场。分别举办政策解读29场、投资促进10场、研究发布13场,取得良好成效。增加进博会文化交流元素,精心设计了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和81个“中华老字号”展示及互动体验,增加了12条全国试点步行街等专区展示、20多个省区市“中国旅游”和“地方综合形象”展示,向世界宣介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意大利带来了55个世界文化遗产展示项目,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举行了线上国家主题推介。 这是一届“富有成效”的盛会。第三届进博会的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不断放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新支撑,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 成交规模好于预期。国内组建了39个交易团,注册采购商近40万名,年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上的2200多家,年进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专业采购商近1400家。第三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达726.2亿美元,较第二届增长2.1%。一些重点展品,如龙门铣机床连续3年在展前就达成成交意向。第三届进博会成为今年规模最大、国别最多、线上线下结合的国际博览会,体现了国际公共平台的强大影响力。 综合展联动效应增强。通过进博会平台,越来越多的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有利于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前两届进博会带动外资新设和增资项目319个,投资额约150亿美元,一大批瞄准中国市场的投资项目落地。第三届进博会坚持“综合展会、专业化办”,六大展区相互支持配合,联动作用增强,比如服务贸易展区企业为其他展区企业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推动形成良性的“进博生态圈”。搭建政商对话平台,找到政府与市场的结合点,地方发力精准招商,积极向各国企业宣传推介,外资企业与地方部门在诸多专业领域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 双循环“窗口效应”显现。从服务国内大循环看,全球好货、优质品牌、创新资源集聚中国,改善了国内供给,助力消费升级。消费品展区面积由首届4万平方米,扩大到第三届的9万平方米,体现了国内大市场的“磁力”效应。从老百姓欢迎的牛油果、植物肉,到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神奇的无创肿瘤治疗方案,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从推动国际大循环看,进博会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源源不断进入中国,促进各国相互交流合作,帮助各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全球市场,分享更多机遇。 国际公共产品作用进一步发挥。第三届进博会多国政要线上出席开幕式,发出了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最强音。进博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开放合作的平台效应进一步凸显,如南苏丹的手工艺品、巴拿马的菠萝、卢旺达的辣椒等,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特色产品搭乘进博会快车,走进中国大市场。新设公共卫生防疫专区,既展示了国际抗疫最新技术和产品,促进全球抗疫物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展,又强化了全球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意识。 三届进博会的成功实践,证明了进博会的时代价值,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总体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我国强大国内市场和发展活力的吸引力。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疫情的阴霾挡不住开放合作的阳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挡不住全球化的大潮!中国市场正在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三、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高度,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进博会上进一步强调共同开放理念,提出建设开放新高地,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等重大举措,与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充分表明了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坚定立场和信心。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应有贡献。 建设开放新高地。先行先试,走在前列,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推进更高水平开放要有效发挥其引领作用。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完善自贸试验区布局,抓好各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实;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推动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先进规则,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支持海南全方位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建立适应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更加灵活高效的法律法规、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夯实自由贸易港建设基础。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区域开放高地,更好发挥开放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在吸引高端要素资源、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不断探索,激发内生动力。 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直接或间接带动1.8亿人就业。今年以来,在全球贸易大幅下滑形势下,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实现增长0.7%。要推进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外贸经营主体、外贸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五个优化”,抓好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网络“三项建设”,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制度创新,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序推动重点商品进出口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管理,简化通关作业流程,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努力构建现代化出口管制体系。深化科技创新,利用新技术新渠道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利用线上展会、电商平台等渠道开展线上推介、在线洽谈和线上签约,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模式。深化模式和业态创新,积极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研究完善配套监管政策。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流向哪里,哪里就繁荣发展。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出台的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对企业一视同仁,体现了中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诚意,前三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033亿美元,增长2.5%,呈现逆势增长态势。对标国际高标准,放宽外资市场准入,落实好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开放试点范围。落实好外商投资法,持续推进外商投资法规文件“立改废”,继续完善涉外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内外资企业同等适用各项优惠政策,着力营造内外资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加强投资促进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大项目签约落地,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让外商放心、安心,愿意在中国投资、在中国发展。 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加强经济联系和交往,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保护主义升温、逆全球化抬头,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