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修订出台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将于10月1日起实施。8月31日,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办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加快迈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步。通过完善外商投诉工作机制和制度及时推动解决外国投资者反映的突出问题,将更加有利于促进中国政府与外国投资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更好地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稳定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进而助推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吸收外资工作压力加大,但数据显示,从4月开始,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连续第4个月实现单月正增长,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未因疫情发生而“打折”。 中国仍是各国投资热土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依然是各国投资者投资兴业的热土。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5356.5亿元人民币,7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连续第4个月实现单月吸收外资正增长。其间,外资大项目持续落地,1亿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到资占比68%。 美中贸易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91%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其在华业务保持盈利,83%表示将中国视为全球最重要或前五大市场之一,近70%的受访企业表示对中国市场未来五年的商业前景表示乐观,75%表示未来一年将保持或扩大在华投资规模。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蓓文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中国吸引外资的魅力不减得益于中国在防疫抗疫方面取得的成效,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机应对能力进一步优化了中国的营商环境,使外商坚定了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 对下半年吸收外资走势,赵蓓文也保持乐观:“下半年即将召开第三届进博会,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也会进一步带动外商投资中国,对整个中国营商环境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吸引外资 赵蓓文认为,整个国际环境包括世界经济增长的走势仍然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衰退在几年内恐怕难以避免。因此,在全球跨境直接投资规模有可能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吸收外资也会面临一定的压力。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是业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建议,下一步主要从拓展盈利空间和提高便利化水平两方面入手。 在拓展盈利空间方面,让外商能够持续在中国实现收益增长是促进其稳定和加大对华投资的基本保障。一方面,应坚持落实“房住不炒”等基本方针,稳定房地产、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价格,防止其上涨推动劳动力、场地租金等价格被动上涨,确保外商投资成本不出现明显上调,防范中国成本优势快速丧失。另一方面,要通过扩大就业、完善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提高广大民众可支配收入,将民众对商品服务的需要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持续提高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在提高便利化水平方面,应坚持依法治国,推进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造廉洁、高效、透明的行政体系,不断扩大外商准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供更具针对性、定制化的贴心服务,不断降低外资企业交易成本。 赵蓓文表示,外商投资法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各地已在酝酿地方层面的实施条例,法治环境的进一步完善、操作细则的陆续推出将进一步增加整体的政策透明度,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当前外资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融资难、人员入境难、项目实施难等问题,对于外资企业的一些合法权益,如知识产权保护等将从体制机制上予以保障。此外,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实施的一些政策也可以形成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融资难、人员入境难、项目实施难等问题可以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范围内先行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