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5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9%,降幅与前4个月持平。数据表明中国外贸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不过在新冠肺炎海外疫情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下,稳外贸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外贸仍在稳定增长区间 海关统计显示,5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2.47万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出口1.46万亿元,增长1.4%;进口1.01万亿元,下降12.7%;贸易顺差4427.5亿元,增加60.6%。 “中国外贸总体延续了前期稳定增长的势头,但压力也不小。”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外贸进出口降幅由4月份的同比微降0.7%扩大到5月份的同比下降4.9%,而且出口和进口增速都在放缓,表明海外疫情对中国外贸的负面作用在凸显,5月份中国外贸面临着更大的增长压力。 从今年前5个月的数据来看,据统计,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4.9%。其中,出口6.2万亿元,下降4.7%;进口5.34万亿元,下降5.2%;贸易顺差8598.1亿元,减少1.2%。 徐洪才认为,从更长远的维度来看,今年前5个月外贸降幅与前4个月持平说明中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势头没有改变。而且,相比前4个月,今年前5个月出口降幅收窄了1.7个百分点,在当前全球疫情蔓延的形势下,能实现这一增速难能可贵。 从贸易顺差额来看,今年前4个月是4157亿元,而今年前5个月是8598.1亿元,增加了1倍多。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受全球疫情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影响,中国的进口受到影响。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国内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出口在持续增强。 徐洪才强调,顺差加大意味着中国在稳定外贸增长的同时可以着眼长远,将精力放在提升外贸竞争力等方面,而不用太拘泥外贸增速的一时涨跌。 稳外贸还需要加大力度 “我国外贸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稳外贸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张建平强调,当前,中国外贸发展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相互交错。 张建平进一步分析,不利因素有:一是疫情在全球蔓延抑制了全球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二是疫情扰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给全球经济和贸易合作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三是美国加大对中国经济实体的制裁力度,限制人员往来,欧盟也遇到英国“脱欧”等影响,使得中国对传统市场的出口受到更大风险和挑战。 从先行指标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只有35.3,与荣枯线50相去甚远,表明外需仍相当低迷。 在有利因素方面,张建平表示,一是当前有些国家疫情防控效果较好,渐渐解封,为经济活动正常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随着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以及中欧班列发挥重要作用,新的贸易模式提高了外贸企业把握新机遇的能力;三是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疫情防控较好,为“一带一路”合作和贸易往来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四是中国国内稳外贸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帮助外资企业减负和贸易开展,尤其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直播和在线展会等较火,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了良机。 据中国贸促会统计,截至6月1日,已有菲律宾、泰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美国等28个国家放松部分管制措施,启动不同程度的复工复产;德国、荷兰等国将允许部分外国人入境;哈萨克斯坦部分口岸已恢复开通对华货运出口专用通道,西班牙也将于7月1日起取消边境限制措施。 徐洪才建议,下一步稳外贸仍需要加大力度,一方面借助跨境电商和线上展会等渠道全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比如充分发挥第127届广交会的作用,助力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获得更多订单;二是继续帮助企业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在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降低企业整体经营和贸易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