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个月,美国对多个贸易伙伴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由此引发多个经济体的反制。美国的关税大棒对其自身经济产生的反吞噬作用已经开始慢慢显现。美国密歇根大学8月17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耐用消费品购买成本上升和对贸易紧张局势持续感到担忧,8月初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11个月以来新低。 消费者不满情绪加剧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对美国经济信心强弱的重要指标。密歇根大学每月两次对消费者进行调查,分别发布当月消费者信心初值和终值。数据显示,8月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95.3。其中,反映消费者当前开支状况的分项指标从上月的114.4降至107.8,反映消费者未来开支预期的分项指标保持在87.3不变。 调查负责人、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家理查德·柯廷表示,消费者信心下滑主要是市场价格上涨,受访者对家庭耐用品价格上涨的不满程度已升至近10年来最高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治衡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信心下滑不仅是因为受到贸易战的影响,还有其他的因素。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带动此轮美国经济加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个人消费和出口。其中,耐用消费品消费大幅增长,出口增速也大幅增长。“贸易战最为直接的后果是相关耐用消费品进口价格上涨。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种价格的上升势必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陈治衡说。 美国劳工部8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份物价指数涨幅已经超过个人工资涨幅。工资并没有跟随物价的上涨而上涨,美国消费者的信心可谓是受到又一层“打击”。陈治衡分析称,消费者寻找替代品或选择不购买的行为造成耐用消费品销路变窄,这种趋势显然会导致耐用消费品消费减少,而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本身就对消费者信心造成消极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虽然这项调查不能代表所有的结果,但“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向美国提供大量的最终消费品和中间产品为主,一旦对相关产品征税,会影响产品在美国的价格,这个传导机制基本上是可以成立的”。周密认为,现在美国消费者按照这种测算方式显示下降,原因有可能来自于对未来的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的担忧,这样的担忧反映在消费决策上,可能影响到消费者对短期和中长期的消费分配。 加征关税反噬作用渐显 调查还显示,8月份约有32%的受访者对美国当前贸易政策持负面看法。柯廷指出,消费者对通胀更加敏感,担心购买力因通胀而明显降低,未来利率政策将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在陈治衡看来,美国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改变不仅影响着消费者购买的决定,更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就拿美联储的加息和缩表来说,其已掀起了新兴经济体的货币贬值潮,如巴西雷亚尔、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汇率均出现大幅波动。目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已成为常态,由提高关税造成的商品价格上升势必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预期。 陈治衡提到,“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将带来工资增长,在美国国内经济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好的情况下,企业、机构能否支持工资的增加犹未可知,但有一条可以确定,消费者信心指数下行趋势将会延续。 周密则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消费者消费时会更加谨慎,可能选择重新调整消费时间,也有可能从国际市场上寻找其他替代品。但如果中美双方在贸易战再次升级之前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就可以给市场一个稳定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吃上一颗定心丸。 周密谈到,贸易行为除了直接供给消费品以外,还会改变市场的竞争格局。如果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美国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减弱,企业的生产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就业压力增加,使得消费者作为生产者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就可能减少对当期消费的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