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6月8日发布最新贸易数据称,今年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18万亿元,由前4个月的下降(同比,下同)3.1%转为增长1.5%。其中,出口1.2万亿元,由前4个月的下降4.8%转为增长5.4%;进口0.98万亿元,下降2.9%;如果按美元计算,则是出口增长7%,进口下降1.6%。 虽然媒体在报道中积极地强调了“由负转正”这样乐观的字眼,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还是表达了对外贸形势的担忧。 “对于7%这样低于GDP增速的出口增长率,只能评价:一个字‘嗯’,两个字‘凑合’,三个字‘差不离’,四个字‘马马虎虎’。”做出如此不积极的评价并非没有道理。白明分析指出:“5月份的出口数据看起来增长7%,但少了很多套利导致的高基数因素,同时也多了人民币贬值因素,两大因素本应带来明显增长,但才增长7%,看起来不少,但从企业的实际感受来看,并不比4月份好多少,甚至更难。” 白明所指的“高基数因素”,是指去年前4个月内地对港融资性贸易带来虚高基数。从去年4月份起国家打击虚假贸易,因此,5月份的基数基本剔除了虚假贸易成分。“去年4月的出口同比增长14.7%,5月回落至增长1%。所以,按照去年四五月份的基数,今年四五月份的基数落差至少也应该有10个百分点,但是今年5月份7%的出口增长只比4月份的0.8%多6.2%,所以难言出口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除了提醒大家不要纠结于“数字游戏”之外,白明还指出,虽然6月1日公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是连续第三个月回升,回升至50.8%,但是,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9.3%和49.0%,仍位于荣枯线下方。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分析,虽然今后几个月我国的进出口将逐渐呈现企稳态势,但要完成全年增长7.5%的目标,此后7个月月度平均增速都要达到12%甚至14%,难度很大。”白明指出,外贸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眼下,这驾马车走得慢点儿可以,但不能停,更不能拖中国经济的后腿。 海关总署统计司副巡视员黄国华也认为,我国外贸发展正逐渐从高速增长区间回落到中低速增长区间。 值得高兴的是,为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5月初,国务院出台了稳外贸“国16条”,随后,各部委密集出台扶持外贸的政策,海关总署更是率先出台了20条稳外贸措施。 “虽然业内评价这些政策为‘微刺激’,但相关举措颇有含金量。具体分析,有些举措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在税费上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有些举措需要长期贯彻落实才能收到成效,比如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有些措施是渐进型的,比如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支持新型贸易平台发展;还有些措施是改革型的,比如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设计。”白明指出,随着这些“高含金量”的政策不断铺开,预计未来几个月我国的出口形势会有所好转。 “从面临的机遇来看,官方出台的外贸稳增长措施、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回稳、人民币汇率贬值以及外贸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成为四大有利因素。”黄国华指出。 不过,从外部因素来讲,中国的外贸出口将面临新的挑战。6月5日,欧洲央行宣布下调欧元区基准再融资利率10个基点至0.15%,下调隔夜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负0.1%,同时下调隔夜贷款利率35个基点至0.4%,利息决议从6月11日起生效。分析人士指出,欧洲进入负利率时代,对中国外贸来说利弊互抵。 白明则指出,欧洲央行此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啻于美国的QE量化宽松政策。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所以,欧洲市场的风吹草动对中国外贸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欧元汇率因此大幅贬值,意味着人民币相对升值,不利于中国出口。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3.7%,才实现了对美国出口2.2%的增长。今年1到5月份,美元实际对欧元贬值。所以,人民币对欧元‘贬上加贬’的叠加效应才带来了对欧6.2%的出口增速。一旦负利率导致欧元对美元贬值,很可能导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是对欧元升值,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 对于如果宽松政策奏效、欧洲经济提速,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必然增加的分析,白明不置可否。他认为,欧盟国家中对华贸易占比较大的德国、法国、英国等受负利率政策影响不会很大,而受负利率政策影响明显的国家正处于经济艰难复苏阶段,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未必会显著增加。 “再考虑到乌克兰政治局势对欧洲经济的影响、中欧贸易摩擦火花频现,总的来说,中国企业对欧出口短期内难言乐观。”白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