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贸增长不能承受之轻
  • 发布时间:2013-12-4 16:03:02 来源:商报网
  •   刚刚公布的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无论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1.4%的官方数字,还是50.8%的汇丰数据,都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并超过50%这个荣枯线,显示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增长前景值得期许。这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国内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信心与决心,而且为在经济危机“泥潭”中挣扎的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正能量。但同时也需要提醒,中国经贸稳增长还需加力,任何细节都不能轻易忽略。
      PMI数据的上升,最终指向的是对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期盼。事实上,单说经济增长率牵动着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庞大的劳动力就业水平这个“要命”的问题,就应该可以充分理解人们对经济增长率如此关注的深层原因了。但在全球性大转型时代,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都在努力调结构、转方式,未来发展竞争的输赢就是取决于能否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方式转变。不禁联想到全世界公认最受欢迎的畅销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套用过来,经贸增长中不能承受之轻,也就是指那些在经贸增长中看似可以轻描淡写的东西,恰恰是最不能轻易忽略或放弃的。
      轻质量效益
      各国经济增长历史上都曾经走过一条重速度、重数量的道路。一方面,那个时候人们都陶醉在工业革命刚刚兴起带来的物质丰富的享受中,根本没时间想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遭受污染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当时人们的主观认识确实有限,难以认识到轻视质量与效益所带来的恶果;再一方面,物质资源的供给确实让人感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当人类进入21世纪,却仍然轻视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锱铢必较地算计着增长率的那一点变化,相对于可持续增长来说就显得有点鼠目寸光了。
      轻环境保护
      我们一方面极其强调GDP的增长与相应考核,而另一方面,研究经济者都知道GDP增长很多是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为代价的,而且这个成本代价长远来看是十分高昂的。由此带来的是,一方面强调任期考核的拼命干、死劲抓,另一方面不计成本代价的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从根本上扭转对经济增长率的过度关注,就难以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和揩发展。
      轻身体健康
      如今的社会生态,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经济人”的极致,一切围绕经贸高速增长而展开。一方面,区域发展为之加快加大工业化步伐,往往有意无意地招引重污染型工业企业,讲得好听叫作“承接产业转移”,讲得不好听就是“被转嫁污染危机”,其结果是一方水土遭受难以逆转的破坏,所以当下才会有“癌症村”的出现。最近有报道说,国家进一步严禁高污染型企业借产业转移之名搬迁到中西部地区,这是极为明智与远见的,不仅体现了国家“一盘棋”的大局观,而且体现了着眼长远的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生产商为之开足马力,同时为减低生产成本或者偷工减料、或者制假掺假、或者偷排乱排,其结果也是人民的健康与安全被威胁、被损害。再一方面,劳动者为生计不惜从事高污染的工作,其结果也是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备受摧残。
      轻国内市场
      无论是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现实需要考虑,还是出于借鉴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考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选择“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都是明智和合理的,发展的事实也充分证明这一点。但是“出口导向”能够立足的一个最核心基点就是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离开或者难以进军国际市场就不存在“出口导向”的成功。这就决定该战略长期实施有两个隐患:一个就是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另一个就是把国内市场拱手让人。“出口导向”战略还可能导致我国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体系底部、国际价值链低端。单就轻视甚至无视国内市场的危害而言,至少从我国光伏产业的遭遇来看,可以说是“血的教训”。大而言之,如果再因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那点贡献率而鞭打出口这驾马车的话,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必将难以协调、不可持续。所以处在转型升级发展阶段的中国必须把庞大的国内市场当作重大战略资源,加以保护与爱护、开发与利用。
      轻品牌建设
      曾几何时,百年老店、老字号等是传统华商创业经营做买卖的最高理想,但经过现代经济的洗礼后,一方面百年字号所剩寥寥,另一方面这种境界也为人淡忘。更多的是把买卖做成了“打一枪换个地方”、“一锤子买卖”。企业既缺乏品牌创建意识,又缺乏品牌保护措施。甚至一些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不是疏于保护,就是被国外抢注了商标,更有甚者把自己的品牌拱手让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缺名牌甚至无名牌只能贴牌这方面吃尽苦头,所以才会痛定思痛认识到品牌的威力和价值。今后的品牌创建不仅要注入质量和技术含量,而且要注入文化和道德素养,要把软实力和硬实力密切结合,精心打造,这样的品牌才不会只有躯壳。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增长要没有水分,而品牌恰恰相反,必须丰盈流动,这样的品牌才有更强大更丰富更持久的“正能量”。
      轻消费拉动
      长期以来,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流通、重产品轻服务、高积累低消费成为计划经济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现在我国明确提出“不以GDP论英雄”,但在此前,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政绩考核的最主要指标,让各级政府忙碌于GDP增长之中不能自拔。什么能拉动GDP就抓什么、什么能增加GDP就干什么,这就导致地方政府很自然地去干那些“砸钱”的事,因为这样的GDP来得快也来得容易。相应地,消费就不被重视,特别是居民生活消费。当人们回过头来发现消费对协调拉动GDP的重要性时,却发现扩大消费困难重重,因为消费所必须相应配套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和环境美化等跟不上。由此可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仍是须长期为之努力的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