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正当时
  • 发布时间:2013-9-6 11:03:53 来源:商报网
  •   近年来,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发展呈现三大亮点:一是辐射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二是金融业务合作更加多元化、综合化;三是金融监管协作加强,双方的金融合作和交往的环境越来越好。
      近十年来,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不断向高层次迈进,金融合作在其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商务与投资峰会上,众多与会的银行家、金融机构领导者一致认为,中国和东盟的金融合作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潜力。同时,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也对金融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稳定防范风险
      迄今为止,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发酵,其引发的危机余震和次生灾害持续不断。尤其是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美联储计划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市场动荡加剧,危机的震中大有转移到新兴市场甚至亚洲的趋势。
      有报道称,今年投资者从亚洲撤出的资金达数十亿美元。欧盟股市下挫,债券遭抛售,类似于金融危机的阴影重新笼罩在亚洲上空。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在国际金融形势动荡的情况下,深化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有利于维护区域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加强本地区金融稳定的合作,首先要提高应对本地区金融波动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提出,当前,整个新兴市场出现资本流出趋势,同时造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股市市值也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编织一个“区域金融安全网”非常有必要。
      柬埔寨国家银行行长谢占多认为,要减少国际金融波动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增强金融稳定性,“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而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合作”。谢占多提出,希望中国—东盟国家能够合作发布一个金融稳定性报告,找到具有前瞻性的指标,应对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金融问题。
      关于构建和提升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处置能力,交通银行副行长寿梅生建议,要努力推动中国与东盟货币当局和金融当局的深化合作,“加强各国在政策协调以及金融市场建设、监测与统计、反洗钱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对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制度建设”。
      深化合作提高效率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成效显著,为加强金融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作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双方的金融合作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总结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发展的三大亮点:一是辐射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二是金融业务合作更加多元化、综合化,业务范围由单一的国际结算扩大到信贷类代理类和股权投资类业务,双边银行结算业务进一步加强;三是金融监管协作加强,双方的金融合作和交往的环境越来越好。
      易纲表示,中国一贯致力于推动与东盟的金融合作,积极参与“10+1”、“10+3”等多边机制;在双边合作中,中国人民银行与东盟国家的多家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防范风险、互相提供支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清算方面,2009年到2013年6月份,中国与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11200多亿元人民币。“加强在货币领域的合作,鼓励市场主体在贸易合同中选择他们最方便的本币进行贸易和投资、清算、结算,可以节约大量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效率。”易纲说。
      中国进出口银行也一直高度重视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其副行长朱鸿杰介绍了该银行今后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提供的几方面的支持:一是充分发挥金融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交通、信息网络,促进区域内技术、资本、人员等自由流动;二是引导区域内外各方资金为产业合理分工转移与低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融资支持;三是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为双方企业务实合作提供更优质、丰富、便捷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