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报道,商务部6月18日公布外贸运行情况显示:今年1-5月,我国外贸整体增长平稳。但受人民币升值和外需不振影响,5月份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商务部预计,去年以来的外贸有利因素已经基本耗尽,未来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2013年1-5月,全国进出口总额10.51万亿元人民币,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10.9%。实现贸易顺差5079亿元人民币,增长1.2倍。 但5月的外贸数据却差强人意。海关公布数据显示:5月出口同比增长1%,和市场预期6.5%相差甚远。除了对中国香港套利贸易基本得到遏制,内地与香港贸易快速回落的因素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指出,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是导致出口不佳的主要原因。 沈丹阳:50.7%的企业订单减少,38.1%的企业只敢接短单,不敢接长单,21.2%的企业不敢接单或者被迫放弃履约。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日元升值了13%,兑美元升值了1.7%,兑欧元升值了1%。沈丹阳认为,日本等一些国家竞相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货币被迫大幅升值,而未来中国出口将持续受到影响。 沈丹阳:这次调查受访的1000多家企业的平均出口利润率不足3%,其中26.8%的企业出现出口亏损,这样的情况不仅直接影响了5月份出口的增速,预计还会对接下来几个月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今年前四个月,中国外贸增长相当程度得益于去年以来实施的外贸稳定政策和部分外需市场的回暖,但由于最近几个月,全球有效需求持续不足。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欧盟、日本进口都是负增长,5月份进出口的有利因素基本消耗殆尽。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是影响出口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预计全年外贸总体形势严峻。 沈丹阳:从全年外贸趋势看,总体上形势是比较严峻的,要实现预期的宏观目标要克服很多很多困难。 |